包含楚的词语

  • 251、楚酸:犹辛酸。
  • 252、楚薮:楚地的泽薮。
  • 253、楚石:指楚地的山岩。
  • 254、楚尾:指古代楚地下游一带。
  • 255、楚巫:古代楚地的巫觋。善以歌舞迎神。
  • 256、楚王台: 1.台名。即阳台。在四川省巫山县,相传为楚襄王梦遇神女处。 2.台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内。
  • 257、楚峡: 1.楚地峡谷。多指巫峡。
  • 258、楚咻: 1.见"楚人咻"。
  • 259、楚酿:指楚地所产之酒。
  • 260、楚人咻:《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赵岐注:"咻之者,嚾也。"楚人咻,谓周围楚音喧嚷。比喻所处环境不好,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 261、楚沥:楚地产的清酒。
  • 262、楚奏: 1.《左传.成公九年》载,楚锺仪被俘,囚于晋。晋侯命仪奏琴,仪操南音。晋大臣范文子说,锺仪"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后因以"楚奏"谓奏楚地音乐,寓思乡怀旧之意。
  • 263、楚招:《楚辞.招魂》的省称。
  • 264、楚砧: 1.楚地捣练的砧杵之声。
  • 265、楚之平:三国魏鼓吹曲名。就《朱鹭》曲改成。内容多叙战阵之事。
  • 266、楚重:指连绵不绝的楚山。
  • 267、楚吟: 1.指《楚辞》哀怨的歌吟。 2.泛指歌吟。
  • 268、楚罗:楚地产的绫罗。
  • 269、楚人钳: 1.据《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载,楚元王刘交敬重穆生,常设醴以待;及其子戊即位,忘记设醴。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后因以"楚人钳"比喻杀身之祸。
  • 270、楚堑:指楚国郢都的壕沟。
  • 271、楚箫:《文选.王褒》:"原夫萧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李善注:"《江图》曰:慈母山,此山竹作箫笛,有妙声。《丹阳记》曰:江宁县慈母山,临江,生箫管竹。"慈母山为楚地,因称箫为"楚箫"。亦指其声。
  • 272、楚王宫: 1.楚王之宫。在郢都。 2.楚王之宫。在四川省巫山县西阳台古城内。相传襄王所游之地。
  • 273、楚社: 1.楚国社稷。借指故国。
  • 274、楚笋:指楚地所产之笋的笋衣。
  • 275、楚俗: 1.楚地的社会风俗。 2.引申亦指楚地的自然风土。
  • 拼音chǔ
  • 注音ㄔ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SSNH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2) 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夏楚二物。——《礼记·学记》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3)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4) 周朝时国名(5)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6)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7)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8) 姓形容词(1) 酸辛痛苦慷慨含辛楚。——陆机诗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3) 齐整;清晰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5) 鲜艳,华丽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7) 伧俗,粗俗 。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动词(1) 拷打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2)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