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楚的词语
- 201、彭楚藩:彭楚藩(1884—1911),湖北鄂城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接触进步思想,立志推翻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 202、楚巫娥:指巫山神女。
- 203、楚殿:楚国宫殿。
- 204、天低吴楚: 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
- 205、悼楚:哀伤痛苦。
- 206、肝胆楚越:比喻虽近犹远﹐虽亲犹疏。肝胆同体﹐喻亲近;楚越敌国﹐喻对立或疏远。
- 207、错楚: 1.犹错薪。
- 208、存楚: 1.春秋时吴国攻破楚国,楚申包胥赴秦国求救,在秦廷痛哭七撽],终于使秦发兵败吴而存楚。见《左传.定公四年》。汉田邑《报冯衍书》:"墨翟累茧救宋,申包胥重胝存楚。"后用以指为国效忠。
- 209、葱楚:谓林木丛生,青翠茂密。
- 210、楚王祠:楚王的祠庙。
- 211、楚祠: 1.指汉韩信的祠庙。信曾被封为楚王,故称其祠为楚祠。 2.指西楚霸王项羽的祠庙。
- 212、楚茨文克: 在这种情况下,不动子为好,动了子就给对方造成有利局面,但轮到你走棋,不得不走,这样的局面就叫楚次文克。
- 213、楚箠: 1.亦作"楚棰"。 2.杖笞,拷打。
- 214、箠楚:指鞭杖之类刑具。亦以称鞭杖之刑。
- 215、棰楚:指鞭杖之类刑具。亦以称鞭杖之刑。
- 216、楚捶: 1.亦作"楚棰"。 2.杖笞,拷打。
- 217、捶楚求罪:指滥用弄罚,逼人招供
- 218、捶楚:杖击;鞭打。亦为古代刑罚之一。
- 219、吹箫散楚:传统戏曲(如明沈采《千金记》)搬演: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汉军师张良令汉军于高阜上吹唱楚歌,引发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子弟兵感乡音而悲,卸甲四散,项羽败亡。吹奏楚歌或用箫﹑笛,因以"吹箫散楚"谓瓦解敌军。
- 220、怆楚:悲苦。
- 221、创楚:悲伤痛苦。创,通"怆"。
- 222、楚船:指楚地江河里的船只。
- 223、朝秦暮楚: 朝秦暮楚zhāoqín-mùchǔ (1) 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比喻反复无常 英 serve the State of Qin in the morning and the State of Chu in the evening—quick to switch sides (2) 早上在秦国,晚上在楚国,比喻行踪不定 英 indefinite
- 224、伧楚:魏晋南北朝时,吴人以上国自居,鄙视楚人粗伧,谓之'伧楚'。因亦用为楚人的代称。 指楚地方音。 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粗俗。
- 225、搒楚:拷打。
- 拼音chǔ
- 注音ㄔㄨˇ
- 笔划13
- 繁体楚
- 五笔SSNH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2) 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夏楚二物。——《礼记·学记》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3)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4) 周朝时国名(5)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6)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7)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8) 姓形容词(1) 酸辛痛苦慷慨含辛楚。——陆机诗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3) 齐整;清晰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5) 鲜艳,华丽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7) 伧俗,粗俗 。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动词(1) 拷打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2)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查看更多]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