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焚的词语
- 101、焚山: 1.失火之山。 2.犹焚死。
- 102、焚弃: 1.烧毁去除。 2.指焚如和弃市。
- 103、焚石: 1.烧烫的石头。
- 104、焚削:犹销毁。
- 105、焚轶: 1.亦作"焚轶"。 2.烧毁﹑散失。
- 106、焚鱼: 1.烧鱼(祭神)。相传周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中,武王烧鱼以祭。见《书.泰誓》。后借指开国君主受命之符。 2.烧毁鱼袋,表示弃官归隐。
- 107、焚杅: 1.焚揉牵制。犹控制。
- 108、焚瘗: 1.焚化并埋葬。
- 109、焚炙: 1.烧烤。 2.烧灼。纣王制作的炮烙酷刑。
- 110、焚契市义: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
- 111、焚尸:焚化尸体。
- 112、焚身:焚烧身体。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赎罪行为。
- 113、焚灭: 1.烧尽。 2.毁灭。
- 114、焚裂: 1.指焚如和车裂。 2.烧灼碎裂。形容极端痛苦。
- 115、焚燎:焚烧。
- 116、焚草: 1.焚烧茅草。 2.烧掉奏稿,以示谨密。 3.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裴虔通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炀帝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
- 117、焚烬:烧成灰烬。
- 118、焚劫:焚烧抢掠。
- 119、焚焮: 1.焚烧。
- 120、焚香扫地:形容清幽的隐居生活。
- 121、焚烁:形容物体被烧得发出火光。
- 122、焚书: 焚书fénshū (1) 销毁被认为在政治上或对社会有害或具有颠覆性的著作或图片,或由有这种思想或行动的人所著的作品 英 book burning
- 123、焚砚: 1.见"焚研"。
- 124、焚研: 1.亦作"焚砚"。 2.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焚其砚,不复写作。《晋书.陆机传》:"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 125、焚香膜拜:烧香脆拜。表示尊敬服从。
- 拼音fén
- 注音ㄈㄣˊ
- 笔划12
- 繁体焚
- 五笔SSOU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2) 用火烧山林宿草。焚,烧田也。——《说文》焚咸丘。——《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林而田。——《韩非子·难一》(3) 烧焚,烧也。——《广雅》焚如死如弃如。——《易·离》遂从而尽焚之。——《左传·成公十三年》乃焚大槐。——《庄子·外物》。司马注:“谓霹雳时烧大树也。”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焚拜如前人。——《聊斋志异·促织》(4) 又如:玩火者必自焚;焚舟(烧毁渡船);焚池(祭祀时焚化祭品的器物);焚黄(烧掉黄表纸。祭告家庙祖坟,祷文写在黄表纸上);焚灼(烧、焚烧);焚帛(焚烧纸帛)(5) 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焚炙忠良。——《书·泰誓上》凡杀其亲者焚之。——《周礼·掌戮》(6) 炙;烤 。如:焚枯(烤煮干鱼);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