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焚的词语

  • 126、焚芝: 1.《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往来赂遗"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别乎?"后以"焚芝"比喻贤人遭难。 2.为哀悼死者之词。
  • 127、焚爇:犹烧毁。
  • 128、焚荐:烧香祭献。
  • 129、焚轨: 1.烧车。比喻隐迹。
  • 130、焚黄: 1.旧时品官新受恩典,祭告家庙祖墓,告文用黄纸书写,祭毕即焚去,谓之焚黄。后亦称祭告祝文为焚黄。
  • 131、焚谷: 1.焚烧谷物。比喻毁弃赖以生存的事物。
  • 132、焚靡:烧毁散失。
  • 133、焚如: 1.谓火焰炽盛。亦指火灾或战事。 2.古代把人烧死的酷刑。
  • 134、焚舟:烧毁渡船。《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杜预注:"示必死也。"《晋书.蔡谟传》:"夫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后用以比喻做事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 135、焚诵: 1.焚香诵经。
  • 136、焚尸扬灰: 1.见"焚骨扬灰"。
  • 137、焚污:谓焚毁玷辱。
  • 138、焚香礼拜:烧香脆拜。表示尊敬服从。
  • 139、焚掷: 1.毁弃。
  • 140、焚溺: 1.焚烧淹没。亦比喻遭受伤害。 2.喻人受虐,如同陷身水火之中。
  • 141、焚裘: 1.指晋武帝焚雉头裘之事。《晋书.武帝纪》:"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后用作称赞帝王抵制奢侈的典实。 2.指晋罗企生母焚羔裘事。
  • 142、焚掠: 1.焚烧抢掠。
  • 143、焚炀:焚烧。
  • 144、焚骨扬灰:焚烧尸体,播洒骨灰。形容极其痛恨。
  • 145、焚琴鬻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146、焚符破玺: 1.烧毁信符,打碎印章。
  • 147、焚舟破釜:犹破釜沉舟。语本《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 148、焚修: 1.焚香修行。泛指净俢。
  • 149、焚膏: 1.谓夜间继续工作或学习。
  • 150、焚化: 焚化fénhuà (1) 把尸骨、神像、纸钱等烧掉 英 incinerate;cremate;burn up
  • 拼音fén
  • 注音ㄈㄣ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SSOU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2) 用火烧山林宿草。焚,烧田也。——《说文》焚咸丘。——《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林而田。——《韩非子·难一》(3) 烧焚,烧也。——《广雅》焚如死如弃如。——《易·离》遂从而尽焚之。——《左传·成公十三年》乃焚大槐。——《庄子·外物》。司马注:“谓霹雳时烧大树也。”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焚拜如前人。——《聊斋志异·促织》(4) 又如:玩火者必自焚;焚舟(烧毁渡船);焚池(祭祀时焚化祭品的器物);焚黄(烧掉黄表纸。祭告家庙祖坟,祷文写在黄表纸上);焚灼(烧、焚烧);焚帛(焚烧纸帛)(5) 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焚炙忠良。——《书·泰誓上》凡杀其亲者焚之。——《周礼·掌戮》(6) 炙;烤 。如:焚枯(烤煮干鱼);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