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祠的词语

  • 151、祠曹:祠部机构。隋唐时属礼部。
  • 152、短簿祠: 1.晋王珣的祠庙,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明高启有《短簿祠》诗云:"不能复使桓公怒,莫怪年来祭客稀。"
  • 153、祠部:官名。三国魏尚书有祠部曹,掌礼制,历代因之。北周始改为礼部。隋唐别置祠部曹,属于礼部,掌祠祀﹑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祝﹑医药等,及僧尼簿籍。宋元迭有变革,明改为祠祭司。
  • 154、杜工部祠: 1.亦称"杜公祠"。 2.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建。元宋旡有《杜工部祠》诗,仇兆鳌解题云:"据四明杨德周所考,杜公祠堂凡有数处……自成都﹑夔州﹑耒阳外,又存四祠。"四祠指江原﹑鄜州﹑同谷﹑剑门诸祠。今陕西省西安市有"杜工部祠",为明代创建,解放后全面修整,辟为"杜甫纪念馆",为西安名胜之一。
  • 155、祠部牒:祠部所颁发的度牒。唐宋以来,祠部发给或售给出家人以凭证,可免地税及徭役。
  • 156、閟祠: 1.神祠。
  • 157、碧霞祠:亦作"碧霞元君祠"。
  • 158、碧霞元君祠:道观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极顶南面。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间。
  • 159、豹祠:西门豹的祠堂。北齐时九祠之一。
  • 160、宝祠:谓视为珍宝,虔敬奉祀。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PYN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2) 同本义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说文》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礼记·月令》(3) 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祠,神祠也。——《汉书·陈胜传》注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4) 又如:宗祠(祠堂);祠灶(宗祠;祠堂);祠馆(犹祠堂)(5) 祠禄的省称 。如: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祠禀(即祠禄)动词(1) 引申为祭祀此秦王之所以庙祠而求也。——《韩非子·十过》(2) 又如:祠求(祭神祈求);祠事(祭礼,祭祀之事);祠官(掌管祭祀之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