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耳的词语

  • 276、萦绕耳畔: 形容某一个声音在耳边久久回响。
  • 277、爬耳搔腮:急切无奈貌。
  • 278、欧忒耳佩: 欧忒耳佩(古希腊语:Εὐτέρπη)希腊神话中司抒情诗的缪斯。她的名字来自希腊语词根Εὐ和τέρπ-εω,合起来就是“令人快乐”的意思。
  • 279、暖耳:耳套。寒冷时戴在耳朵上以保暖。
  • 280、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亦是小儿听力损失的常见病因。
  • 281、牛耳: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
  • 282、犬耳娘: 为兽耳的一种,和其它兽耳一样,都具有人类的外表和情感以及动物的耳朵和尾巴。
  • 283、逆耳之言: 逆耳之言nì ěrzhīyán (1) 直爽、不中听而有裨益的言语 例 逆耳之言,不求而自至。——《晋书》 英 bitter(home) truth;speech that grates on the ear
  • 284、逆耳利行: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 285、逆耳: 逆耳nì ěr (1) 听起来使人不悦和不能接受 例 我们要学会听逆耳之言 英 be unpleasant to the ear;grate on the ear
  • 286、挝耳挠腮: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九回:“那李瓶儿挝耳挠腮,一头撞在地下,哭的昏过去半日,方才苏省。”
  • 287、抓耳挠腮: 抓耳挠腮zhuā ěr-náosāi (1) 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法可施的样子。也形容高兴而不能自持的样子 英 scratch one’s head (as a sign of anxiety)
  • 288、乃耳: 犹言如此。 竟然如此。
  • 289、搔头摸耳: 搔头摸耳sāotóu-mō ěr (1) 抓抓脑袋,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英 scratch one's head and stroke one's ear
  • 290、泯耳攒蹄:动物表现亲暱、高兴的动作。
  • 291、抿耳:犹帖耳。驯服,顺服貌。
  • 292、弭耳受教:俯首帖耳,接受教诲。
  • 293、弭耳:犹帖耳。形容动物搏杀前敛抑之貌。亦指驯服﹑安顺貌。
  • 294、迷耳: 1.惑乱听觉。
  • 295、蚊虻过耳:蚊虻:吸血的昆虫。比喻倏然已过,不足挂怀。
  • 296、猫耳洞:  指形状像猫耳的单人掩体。
  • 297、帽耳:  帽子两旁护耳朵的部分。                
  • 298、春风不入驴耳:比喻好话听不进去。
  • 299、鹿耳门: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港北。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驱逐荷兰侵略者,即自此登陆,后湾内淤浅,海道亦废。今为平陆。亦省作"鹿耳"。
  • 300、鹿耳: 1.鹿的耳朵。 2.见"鹿耳门"。
  • 拼音ěr
  • 注音ㄦ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BGH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2) 同本义耳,主听也。——《说文》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坎为耳。——《易·说卦》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动词(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3) 通“佴”。退后,居次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查看更多]

E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