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识的词语

  • 126、雷达敌我识别系统: 词语解释⒈  用以识别雷达发现目标敌我属性的电子设备。由装在雷达上的询问机和装在各种飞机、舰艇、坦克上的应答机组成。当雷达发现目标时,控制询问机发出信号,如系己方目标,目标上的应答机自动发出回答信号,询问机接受信号并解码后,输出标志给雷达显示器从而判定目标的敌我属性。
  • 127、集体意识: 词语解释⒈  集体成员对集体的目标、信念、价值与规范等的认识。表现为集体成员按集体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对集体具有责任感和信赖感。集体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 128、旧识新交:识:相识;交:结交。老相识新朋友。形容朋友很多
  • 129、絶识: 词语解释⒈  卓越的见识。
  • 130、环境意识: 词语解释⒈  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全社会每个成员都应自觉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当代环境意识特别强调人与自然要合理相处。
  • 131、顾大局,识大体: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受损害
  • 132、高识远度:识:见识。见识高超,器度深远
  • 133、敌我识别器: 词语解释⒈  安装在飞机上供我方雷达识别敌我之用的小型收发信机。我方飞机被我方雷达照射时,敌我识别器接收到雷达询问信号,并自动发出事先预定的回答信号。敌机被我方雷达或我方飞机被敌方雷达照射时,敌我识别器便不回答。
  • 134、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 135、多识君子: 词语解释⒈  指知识广博的人。
  • 136、对面不识:面对面也不认识。比喻彼此没有缘分。
  • 137、才识有余:减少多余的,补充欠缺的。
  • 138、才疏识浅:才:才能;疏:空虚;识:学识;浅: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与见识浅薄
  • 139、博学多识:才:才识。识:见识。寡:少。天资高,但见识少。
  • 140、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词语解释⒈  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成语解释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 141、不识庐山真面目: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用以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 142、不识大体: 不懂大道理。 引申为没有全局观念。
  • 143、知识: 知识zhīshi (1) 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 例 高等数学知识 英 knowledge (2) 认识的人;朋友 例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英 friend (3) 指有关文化学术的 例 知识界 英 intellectual (4) 知道;懂得 例 知识事体 英 know
  • 144、意识: 意识yìshi (1) 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英 consciousness (2) 觉察;发现 例 她不高兴啦,我并没意识到 英 be conscious of;awake to;realize
  • 145、有识:1.有见识。2.指有见识的人。 3.成年。 4.佛教语。
  • 146、相识: 相识xiāngshí (1) 互相认识 例 素不相识 英 be acquainted with each other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英 acquaintance
  • 147、学识: 学识xuéshí (1) 学问知识 英 knowledge;scholarship
  • 148、识别: 识别shíbié (1) 辨认;辨别;区分,分辨 例 识别真假 英 distinguish
  • 149、见识: 见识jiànshi (1) 指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 例 见识产生于人的才智,也产生于他的天性与心地 英 sense;experience;sensi-bleness (2) 广泛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例 出去见识见识 英 widen one's knowledge;enrich (gain) one's experience;see the world (3) 知识;见闻 例 见识不广 英 knowledge
  • 150、结识: 结识jiéshí (1) 结交 例 新结识一个朋友 英 gain;contract friendship;get to know
  • 拼音shí,zhì
  • 注音ㄕˊ,ㄓ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KWY
  • 五行

基本释义

shí动词(1) (形声。从言。戠(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2) 同本义識,知也。——《说文》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 袁枚《祭妹文》(3)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理)(4) 认识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告子上》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王安石《伤仲永》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5) 又如:识路(认识道路);相识(彼此认识);识丁(认识字);识认(认识)(6) 赏识林识拔同郡 王经于民户之中,卒为民士。—— 陈寿《三国志》(7) 又如:识鉴(赏识鉴别);识举(赏识并举用);识遇(赏识知遇)(8) 感觉;识别;辨别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乐府诗集·陌上桑》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9) 又如:识宝太师(受贿的贪官);识主(识货的买主);识真(识别真相);识理(辨认和理解)名词(1) 见识;知识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贾谊论》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识者固知元政紊驰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2) 又如:常识;才识(才能和见识);胆识;才益多者其识远;识略(见识与谋略);识面(世面);识野(个人一瞬间在内心中意识所及的范围或所能觉知之意念的范围);识断(具有见识,并能判断);识远(见识远大)(3) 佛教用语。思维、认识、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 。如:识神(心识,心灵)(4) 相知的朋友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唐· 刘禹锡《元日感怀》(5) 思想或意识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颜延年《五君咏》(6) 又如:识想(思想;意念)(7) 姓副词(1) 通“适”。刚才识见不谷而趋。(刚才看见我却很快躲开了。)——《左传·成公十六年》(2) 另见zhìzhì名词(1) 旗帜。后作“帜”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汉书·王莽传下》(2)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岭外代答》(3) 通“帜”。标记以龙熊鸟雀为识。——《宝刀赋序》(4) 又如:标识(标志)动词(1) 加上标记。后作“志”识以柳枝,命本部涉济。——《金史》(2) 又如:识别(加上标记使有区别)(3) 通“志”。记住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默而识之。——《论语·述而》文镂无款哀。——《史记·孝武纪》以计识其人众畜牧。——《汉书·匈奴传上》。师古曰:“识亦记也。”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论语·子张》(4) 又如:识念(记忆);博闻强识(5) 另见sh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