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词的词语
- 501、鼓词:明清曲艺形式。从词话发展而来,主要流行于北方。
- 502、鼓儿词: 大鼓的唱词。
- 503、瞽词: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演唱者多盲人,故称。
- 504、瞽儿词:即瞽词。
- 505、构词: 构词gòucí (1) 语素和语素结合组成词 英 form a word
- 506、供词: 供词gòngcí (1) 受审者口头或书面交待的内容 例 供词不实 英 deposition;confession
- 507、宫词: 古代以帝王宫廷日常生活琐事为题材的诗,常表现宫女抑郁愁怨的情怀。一般为七言绝句。唐代诗人王建作有《宫词》百首,开创以“宫词”作诗题。唐、五代常有这类作品,历代创作《宫词》的诗人也很多。
- 508、根词:词汇里最原始﹑最单纯﹑最基本的词,是基本词汇的核心。在根词的基础上派生出许多其他词来。汉语的根词多数是单音节的,如"人"﹑"山"﹑"火"等。
- 509、合词: 1.理应呈词。 2.联名上书。
- 510、诰词:君王所颁文告。
- 511、告词: 1.告身的文词。 2.诉状。
- 512、高词: 1.亦作"高辞"。 2.高妙的诗作。
- 513、感叹词:即叹词。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及感叹或招呼应答之词。如啊﹑哎﹑喂﹑哦﹑嗯﹑哼﹑哎呀﹑哟等。它不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
- 514、复词: 1.意义重复的词句。
- 515、复音词: 有两个或几个音节的词。如葡萄、服务、革命、共产党等。
- 516、复合量词:表示复合单位的量词,如‘架次、人次、秒立方米 、吨公里’。
- 517、浮词:不切实际的言词;没有根据的话:~艳句ㄧ满纸~。
- 518、伏词: 1.招供之词。
- 519、服词: 1.承认罪责之词。
- 520、肤词: 1.见"肤辞"。
- 521、凤词:华美的辞章。
- 522、丰词:丰富的词藻。
- 523、封词: 上奏天神的奏章。
- 524、分词: 分词fēncí (1) 具有动词及形容词二者特征的词;尤指以-ing或-ed,-d,-t,-en或-n结尾的英语动词性形容词,具有形容词功能,同时又表现各种动词性特点,如时态,语态、带状语性修饰语的性能及带宾词的性能 英 participle
- 525、费词: 1.见"费辞"。
- 拼音cí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詞
- 五笔YNGK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2) 同本义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4) 诗文中的词语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6) 状纸;诉讼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动词说,告诉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查看更多]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