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诸的词语
- 226、诸祖姑: 1.祖父的众姐妹。
- 227、诸姑: 1.父之众姊妹。
- 228、公诸同好: 公诸同好gōngzhū-tónghào (1) 把自己喜爱的东西给有同样爱好的人共同享受 英 share enjoyment with those of the same taste
- 229、公诸于世: 公诸于世gōngzhūyúshì (1) 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 例 必须把这件事公诸于世 英 make public (2) 也说“公诸于众”
- 230、置诸高阁: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
- 231、诸葛: 诸葛Zhūgě (1) ——复姓 英 surname
- 232、诸葛垒: 1.地名。又名武侯垒。
- 233、诸葛笔: 1.一种有名的毛笔。宣州诸葛氏所制。
- 234、诸葛庐: 1.诸葛亮隐居时的草庐。 2.名胜古迹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武侯祠内﹐建筑别致﹐景色幽雅。附近尚有三顾堂﹑躬耕亭等胜迹。
- 235、诸葛灯: 1.即马灯。一名孔明灯。
- 236、诸葛巾: 纶巾,古代的一种头巾。因诸葛亮曾经戴过,故名。
- 237、诸葛铜鼓: 1.相传为诸葛亮创制的铜鼓。
- 238、诸葛弩: 1.古代弓弩名。此弩便捷轻巧﹐闺妇亦能使用。
- 239、诸葛鼓: 1.见"诸葛铜鼓"。
- 240、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早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谋献策,遂提出联孙抗曹、重兴汉室的建议,即“隆中对”。后刘备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州、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后,任丞相。刘备临终前把儿子刘禅和治理蜀国的重任托付给他。封为武乡侯。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重视水利,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曾先后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后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 241、事后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shìhòu Zhūgě Liàng (1) 谑语,讽刺那些自作聪明放马后炮的人。诸葛亮是未卜先知,他们是过后方知,所以称为事后诸葛亮 英 a 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be wise behind;prohphsy after the event
- 242、三请诸葛亮: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往访三次,请其佐己。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后以'三请诸葛亮'喻再三敦请或请人之难。
- 243、铭诸心腑:牢牢铭记在心里,比喻永记不忘。
- 244、诸父: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多数就称为'诸父'。指伯父和叔父。
- 245、夫诸:传说中的兽名。
- 246、付诸实施: 把某项方案、办法等进行实施。
- 247、付诸行动:付之于行动
- 248、付诸实行: 付诸实行,注音为fùzhūshíxíng,释义为把某项方案、办法等进行实施。
- 249、付诸阙如: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以上是对古文的解释。
- 250、付诸实践: 就是某件事、计划开始在实践中执行。诸:兼词,之于。
- 拼音zhū
- 注音ㄓㄨ
- 笔划10
- 繁体諸
- 五笔YFT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诸诸便便,辩也。——《尔雅》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2) 又如:诸问(问辩)形容词(1) 众;各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2) 又诸将皆失色。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 沈括《梦溪笔谈》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诸君子,指谭嗣同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率诸少年。——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3) 又如:诸余(诸般;种种);编辑部诸先生;诸恶(各种恶行);诸种(各种;各个种族);诸众(众多);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观的形态)代词(1) 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与诸乎?——《左传·僖公十三年》诸人不知,瞒不得你。——《西厢记》(2) 又如:诸处(别处);诸人(别人);诸方(别的地方)(3) 作定语,相当于“其”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史记·楚世家》助词表示语气,相当于“啊”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邶风·日月》名词(1) 干果桃诸,藏桃也。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释名》(2) 古地名 。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城诸及 防。——《春秋》(3) 姓。如:诸葛(复姓)(1) “之于”的合音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谋诸漆工,作断纹焉。(诸:之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2) 又谋诸篆工。(3) 又匣而埋诸土。(4) 又献诸朝。献诸抚军。——《聊斋志异·促织》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5) “之乎”的合音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梁惠王上》子闻诸?——《左传》介词相当于“于”宋人资章甫适诸 越。——《庄子·逍遥游》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