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郑的词语
- 51、郑公乡:《后汉书.郑玄传》:"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后以"郑公乡"赞誉别人的乡里。
- 52、郑六:唐人传奇故事人物。郑六在长安街上遇着一个美妇人,自称任氏,郑追而求爱,遂同居。郑虽然知道她是狐妖,而对她的爱情十分深厚;她也对郑忠诚,拒绝别人的强暴和诱惑。见唐沈既济《任氏传》。后用为男女相爱之典。
- 53、郑商:指春秋郑国商人弦高。秦师将侵郑,适高入周经商,遇秦师于滑。高以牛十二,谓奉郑君之命犒师。秦师以为郑国有备,灭滑而还。事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54、郑风:指郑公风。 《诗》十五国风之一。
- 55、郑谷:汉郑子真隐居谷口。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以"郑谷"泛指隐居地。
- 56、郑公风:传说中得神助之风。
- 57、郑国三良:指叔詹﹑堵叔﹑师叔三个郑国贤臣。语本《左传.僖公七年》:"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 58、郑贾:东汉经学家郑兴和贾逵的并称。 东汉经学家郑玄和贾逵的并称。
- 59、郑学: 1.指经学中的东汉郑玄学派。 2.泛指经学。
- 60、郑图:《宋史.郑侠传》载,郑侠任监安上门职务时,以所见居民流离困苦之状,令画工绘成流民图上奏,宋神宗看了以后,一夜睡不着觉,第二天下了责躬诏,罢去方田﹑保甲﹑青苗诸法。后以"郑图"代称流民图。
- 61、郑义:指东汉经学家郑玄受马融之学,为《易经》﹑《尚书》等所作的注释。
- 62、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 63、郑曲:春秋郑国的乐曲。多指俗曲。
- 64、郑白:战国时筑郑国渠的郑国与汉武帝时筑白渠的白公的并称。 郑国渠和白渠的并称。在今陕西省境。
- 65、郑庄好客:《史记.汲郑列传》:"郑当时者,字庄……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后用为好客之典。
- 66、郑舞: 1.亦作"郑儛"。 2.春秋战国时郑国的舞蹈。
- 67、郑声:1.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2.还是中医病名。症状为语言重复,声音低弱,若断若续。
- 68、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 69、郑重: 郑重zhèngzhòng (1) 严肃认真 例 郑重宣誓 英 serious;solemn (2) 审慎;殷勤 英 attentive
- 70、郑樱桃:东晋列国后赵石季龙所宠爱的优僮。季龙惑之,先后为杀二妻。参阅《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后用为男宠之典。
- 71、郑庄驿:汉郑当时(字庄)为太子舍人时,每逢洗沐日,常置驿马长安诸郊,接待宾客。后因以"郑庄驿"为好客主人迎宾待客之所。
- 72、郑驿:汉郑当时(字庄)为太子舍人时,每逢洗沐日,常置驿马长安诸郊,接待宾客。后因以"郑驿"为好客主人迎宾待客之所。
- 73、郑振瑶:郑振瑶(1936-11-7),中国话剧、电影演员。
- 74、严郑:汉隐士严君平﹑郑子真的并称。
- 75、郑氏丫环:指知书的婢仆。
- 拼音zhèng
- 注音ㄓㄥˋ
- 笔划8
- 繁体鄭
- 五笔UDBH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2) 同本义郑,京兆县, 周厉王子 友所封。从邑,奠声。 宗周之灭, 郑徙 缯洧之上,今 新郑是也。——《说文》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3) 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4) 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5) 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6) 姓形容词(1) 郑重;慎重郑,重也。——《广雅》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汉书·王莽传》(2) 又如:郑重其事(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