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郑的词语
- 101、郑司农:指汉经学家郑众。因其曾官大司农,故称。后亦用以称誉博学的人。
- 102、南郑:周畿内邑。周穆王都此。因在镐京南,故称。又因在新郑西,也叫西郑。
- 103、郑绵:古代郑地产的丝絮。语本《楚辞.招魂》:'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 104、贾马许郑:指汉朝的四位经学大师:贾逵﹑马融﹑许慎﹑郑玄。
- 105、郑公听履:《汉书.郑崇传》:"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后世即以"郑公听履"美称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人。
- 106、郑履:《汉书.郑崇传》:"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后世即以"郑履"美称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人。
- 107、郑人实履: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 108、郑人买履:履:鞋。形容有的人脱离实际;只按教条办事。
- 109、郑律成: (1918-1976)作曲家。原籍朝鲜。1933年来中国。曾在延安陕北公学及鲁艺音乐系学习。后任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鲁艺声乐教员。1945年回朝鲜。1950年起定居中国,并加入中国籍。后任职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作有歌曲《延水谣》、《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后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三百余首以及歌剧《望夫云》等。
- 110、郑昭宋聋:后以'郑昭宋聋'比喻情况不同。
- 111、郑州梨:古时郑州以产甜梨著名。因以喻甜蜜,夫妇谐和。
- 112、郑孔:经学家郑玄和孔安国的并称。
- 113、孔郑:汉经学家孔安国与郑玄的并称。
- 114、郑虔三絶:谓唐郑虔诗﹑书﹑画皆精妙。唐李绰《尚书故实》:'郑广文学书而病无纸,知慈恩寺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制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玄宗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絶。''《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虔善图山水,好书……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絶。''后世因以赞誉人善画山水或诗﹑书﹑画三者皆精妙。
- 115、郑三絶:唐郑虔诗﹑书﹑画三绝。用以称誉人多才多艺。
- 116、郑工捐: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河南郑州黄河决口,清政府借口治河,颁布了"郑工事例",有钱的人按此"事例"可以捐官,叫做"郑工捐"。
- 117、郑笺: 1.汉郑玄所作《笺》的简称。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解。他作《毛诗笺》,谦敬不敢言注,但云表明古人之意或断以己意,使可识别,故曰笺。书出后,《毛诗》日盛,三家诗渐废。 2.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 118、郑丘缓: 人名,郑丘,复姓,因为周王子郑封地郑父之丘而得氏。
- 119、阿郑之化: 1.指子奇治东阿而使东阿大化﹐子产相郑而使郑国"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事。事见汉刘向《说苑.政理》。此偏指子奇治东阿事。
- 120、后郑:郑玄的别称。郑玄注《周礼》,多引郑兴﹑郑众父子之说,后人因称郑玄为"后郑",郑兴父子为"先郑"。
- 121、关马郑白: 对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个著名元杂剧作家的合称。
- 122、滕屠郑酤:宋王安石对滕元发初名甫 和郑獬 字毅夫 的鄙称。
- 123、贾马服郑:指汉朝的四位经学大师:贾逵﹑马融﹑服虔﹑郑玄。
- 124、服郑:东汉末经学家服虔与郑玄的并称。
- 125、富郑公:即富弼。宋时名相。曾封郑国公,故称。
- 拼音zhèng
- 注音ㄓㄥˋ
- 笔划8
- 繁体鄭
- 五笔UDBH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2) 同本义郑,京兆县, 周厉王子 友所封。从邑,奠声。 宗周之灭, 郑徙 缯洧之上,今 新郑是也。——《说文》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3) 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4) 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5) 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6) 姓形容词(1) 郑重;慎重郑,重也。——《广雅》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汉书·王莽传》(2) 又如:郑重其事(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