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铜的词语

  • 176、铜面:古代将士出征时常戴之以作防护和威慑敌人的铜制面具。
  • 177、铜尺:铜制的律尺。古代用以量较乐器﹐又可依以为准﹐铸铜律吕以调声韵。
  • 178、铜鼓: 铜鼓tónggǔ (1) 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用铜铸造。也指铜制军鼓 英 bronze drum
  • 179、铜钿:方言。指铜质硬币。亦泛指金钱。
  • 180、铜驼巷:即铜驼街。
  • 181、铜绣:谓用铜嵌砌的纹彩。
  • 182、铜砚:从三国魏铜雀台遗址掘取古瓦研制的砚台。后遂为砚台的美称。宋梅尧臣有《铜砚》诗。
  • 183、铜雀分香:曹操临死立下遗嘱,叫嫔妃宫女常到铜雀台去,瞭望他西陵的墓田;所馀的香料分给各个夫人;姬妾无事可做,可以学织鞋卖。见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后以“铜雀分香”指临死时对妻妾的眷恋。
  • 184、铜雀:1.铜制的鸟雀。 2.指铜雀台。3.传说中的秦始皇名马名。
  • 185、铜臭熏天:意思是常用以讥刺有钱人品行丑恶。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
  • 186、铜洗:铜制的盥洗器。
  • 187、铜驼:1.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 2.即铜驼街。3.借指京城,宫廷。
  • 188、铜龙: 1.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汉书.成帝纪》"太子出龙楼门"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2)喷水器。晋陆翙《邺中记》:"华林园中,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唐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自注:"寺内有梁朝铜龙吐泉,铜鲸饮水,以注诸院。"(3)漏器的吐水龙头。亦借指漏壶。唐李商隐《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明李东阳《送进士归省》诗:"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鹭稀。" 2.清王韬《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玑玉衡,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4)受水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晋文王欲修九龙堰,阮步兵举陈协,文王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5)笔架﹑笔套之类文具。南朝梁庾肩吾《谢赉铜砚笔格启》:"管抚铜龙,还笑王生之璧。"(6)铜制曲柄小喇叭状吹奏乐器。清袁枚《续新齐谐.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铜龙以铜为之,曲其柄,如今之马上小叭喇状,声甚凄切。" 3.见"铜龙门"。
  • 189、铜活: 铜活tónghuó (1) 用于建筑物或器物上的铜制物件 英 brass or copper fitting, accessories, etc. (2) 修理、制作铜制物件的工作 英 work in copper;coppersmithing
  • 190、铜元:铜元俗称铜板,是清末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
  • 191、铜雀台: 1.亦作"铜爵台"。汉末建安十五年冬曹操所建。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孔雀置于楼顶﹐舒翼奋尾﹐势若飞动﹐故名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的西北隅﹐与金虎﹑冰井合称三台。 2.乐府平调曲名。又名"铜雀妓"。
  • 192、铜器: 铜器tóngqì (1) 用青铜铸造的器物、工具等 英 brass or copper ware (2) 用青铜做的雕塑或人工铸品或锻制品、青铜币 英 bronze
  • 193、铜人:铜铸的人像。 指铜制人体针灸经络穴位模型。最早为宋王惟一于天圣五年 公元 年创铸。
  • 194、铜山鉄壁: 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 195、铁板铜弦: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 196、钛青铜: 以钛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 197、铜生斯:即铜四开。
  • 198、赎铜: 1.谓交纳铜钱抵销过失。犹罚款。
  • 199、铜兽: 1.指铜制的兽头形铺首。 2.铜制的兽形酒具。 3.见"铜兽符"。
  • 200、铜史:指汉张衡所制漏刻仪上的铜制仙人像。 借指漏刻铜壶。
  • 拼音tóng
  • 注音ㄊㄨㄥ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QMG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金,同声。本义:金属名,古称赤金)(2) 同本义铜,赤金也。——《说文》章山之铜,所谓丹阳铜也。今世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汉书·货殖列传》以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首衔同凡。(3) 以一价和二价为主的金属元素,有延性和展性,是热和电最佳导体之一,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也存在于各种矿石(例如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中,能以金属状态及黄铜、青铜和其他合金的形态用于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如:铜山(出产铜矿的山);铜花(铜屑);铜金(赤铜);铜粉(铜屑。铜和其他金属熔融在一起所做出来的黄金色粉状合金,可当作颜料);铜陵(产铜的山);铜落(铜屑。可入药);铜腥(铜的腥臭味)(4) 铜制的 。如:铜丸(铜铸的小球);铜牙(弩上钩弦的钩叫牙,以铜制者称铜牙);铜瓦(铜制的瓦);铜史(漏刻铜壶上的铜人像);铜印(铜铸的印章。也称“铜章”);铜兵(铜制的兵器);铜狄(铜铸的人。即“铜人”。或称“金人”);铜洗(铜制的盥洗用具);铜柱(铜制的柱子);铜荷(铜制的烛台。形似荷叶);铜猊(铜制的狮形香炉);铜浑(铜制的浑天仪。又叫“铜仪”);铜鼻(古代官印上铜制的鼻状纽孔)(5) 铜铸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6) 铜制乐器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汉· 贾谊《胎教》(7) 铜印不由其德,五两之纶,半通之铜,亦泰矣。——《法言》(8) 铜镜对客心如怯,窥铜只自怜。——明· 袁宏道《病起偶题》形容词(1) 喻坚固的 。如:铜郭(形容城郭的坚固,如同铜铸一般);铜堞(像铜铁般坚固的城堞。堞是城上的女墙);铜楼(华美坚固的楼房);铜山铁壁(比喻风节的坚毅刚正);铜头铁额(比喻人非常勇猛强悍)(2) 喻坚强,强大有力的 。如:铜豌豆(喻有经验的老狎妓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