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七的词语

  • 101、七大八小: 七大八小qīdà-bāxiǎo (1) 大小不一的 英 of uneven size
  • 102、七大八: “七大八小 ”的歇后语,指妾。 同“七打八 ”。差不多;八九不离十。
  • 103、七打八:犹言七八成。
  • 104、七次量衣一次裁: 比喻充分准备后才行动。
  • 105、七方:中医指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七种方剂。
  • 106、七短八长:犹言是非好歹。
  • 107、七洞八孔: 词语解释⒈  形容特别破烂的样子。
  • 108、七地:佛教语。即远行地。菩萨十地之七。在此阶位,菩萨远离三界生死烦恼,成就方便智慧,证得无相空寂。亦称已作地。相当于小乘罗汉果的阶位。见《大智度论》卷七五。《华严经.十地品》:"菩萨摩诃萨修此妙行,如是方便慧现前故,名为入七地……深智慧定心,具行六地巳;一时生方便,智慧入七地。"
  • 109、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词语解释⒈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国语辞典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qī nián zhī bìng 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⒈  (谚语)​比喻临急求药,终不可得。引《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宋·朱熹·集注:「艾,草名,所以灸者,干久益善。夫病已深,而欲求干久之艾,固难卒办。」
  • 110、七年战争: 词语解释⒈  18世纪欧洲的一次国际性战争。以英国、普鲁士和汉诺威为一方,法国、奥地利、俄国、西班牙等为另一方。1756年战争开始,英、法两国主要在海上和殖民地进行战争,而普鲁士与俄、奥主要在欧洲中部进行战争。1763年战争结束,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和殖民强国,普鲁士则崛起为欧洲大陆强国。
  • 111、七十二变,本相难变: 词语解释⒈  即使有七十二个变化,但其原来的面目却难以改变。比喻事物虽然千变万化,但其本质却难以改变。
  • 112、七生七死: 亦作“七生七死”。
  • 113、七泉:指道州(今湖南道县)东郊之潓泉﹑淔泉﹑汸泉等七个泉。
  • 114、七十七国集团: 词语解释⒈  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和剥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因1963年形成初期有七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故名。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这些国家联合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虽然后来成员扩大到一百多个国家,但仍用现名。其宗旨是,在参加全球性国际经济会议前,成员国协调立场,共商对策,表达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 115、七嘴八舌: 七嘴八舌qīzuǐ-bāshé (1) 人多嘴杂,其说不一 例 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的乱嚷。——明·名教中人《好逑传》 英 like a talkshot
  • 116、七陵:指西汉七个皇帝的陵墓。宣帝葬杜陵,文帝葬霸陵,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合称'七陵'。
  • 117、七林林:悄悄地;慢慢地。
  • 118、七台河市: 词语解释⒈  在黑龙江省东部,牡佳铁路有支线自勃利通达境内。1970年设市。人口45.8万(1995年)。是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 119、七书:宋元丰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经七书'。
  • 120、七首八脚:形容慌张乱闯。
  • 121、七手八脚: 七手八脚qīshǒu-bājiǎo (1)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英 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
  • 122、七事子: 见“七事儿 ”。
  • 123、七事儿: 亦作“七事子”。亦作“七事家”。 亦作:七事子七事家
  • 124、七事: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唐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同'七件事'。
  • 125、七事八事:  谓事情多而杂乱。
  • 拼音
  • 注音ㄑㄧ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AGN

基本释义

数词(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2) 同本义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其数七。——《礼记·月令》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4) 七次 。如:诸葛亮七擒孟获。名词(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如:头七,二七。(3) 姓(明代有七希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