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三的词语
- 251、一时三刻: 同“一时半刻”。
- 252、一日三月: 《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以“一日三月”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 253、一日三岁: 《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后以“一日三岁”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 254、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yīrì-sānqiū (1) 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英 A day absent from you is like three seasons
- 255、一日三省: 谓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256、一日三覆: 同“一日三复”。
- 257、一日三,三日九: 1.谓逐日积累,聚少成多。
- 258、一日三复: 谓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 259、一日两,两日三: 谓一天一天接连下去。
- 260、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词语解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 ]⒈ 犹一日三秋。形容思念之心十分殷切。国语辞典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yī rì bù jiàn rú gé sān qiū ]⒈ (谚语)一天不见面,就好像隔了三年一样。比喻思念殷切。参见「一日三秋」条。例如:「各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真的好想念你们!」
- 261、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饱饭: 词语解释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饱饭[ yī rì bù hài xiū,sān rì chī bǎo fàn ]⒈ 见“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引证解释⒈ 见“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
- 262、一问摇头三不知: 犹一问三不知。
- 263、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yī wèn sān bù zhī (1) 对每个问题都说“不知道” 英 say“I don't know”to every question
- 264、言三语四:指乱加评论。
- 265、一而二,二而三: 由一至二,由二至三。谓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 266、一二三四五六七: 歇后语。隐射忘八。
- 267、一二三: 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太上老君授张道陵“三天正法”。后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签》卷六。 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 少许;一点点。 犹言头绪、办法。 原由。
- 268、一而再,再而三: 一而再、再而三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1) 接二连三;,反复地 例 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育孩子爱护公物 英 again and again
- 269、一年三秀: 古人谓芝草一年三次开花,服之可以长生。
- 270、一年三节: 指一年中的端午、中秋、春节。
- 271、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词语解释⒈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272、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词语解释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yì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⒈ 见“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引证解释⒈ 见“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273、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词语解释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 ]⒈ 俗谚。被蛇咬以后见草绳亦惧。比喻一次遭殃,终有余悸。引证解释⒈ 俗谚。被蛇咬以后见草绳亦惧。比喻一次遭殃,终有余悸。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説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亦作“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史超 《擒匪记》:“你别错会了意,不瞒你说,他老人家是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国语辞典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 sān nián pà cǎo suǒ ]⒈ 比喻曾遭受挫折,后遇类似事件就变得胆小。也作「一度被蛇咬,怕见断井索」。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
- 274、一板三眼: 一板三眼yībǎn-sānyǎn (1) 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一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分一板三眼(四拍子)与一板一眼(二拍子)两种。一板三眼,常用来比喻说话有条理,有分寸,合规矩,不马虎 英 scrupulous and methodical
- 275、一波三折: 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语本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比喻文章结构曲折多变。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三
- 五笔DGGG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数词(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2) 同本义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三,数名。——《广韵》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4) 表示多数或多次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名词(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5) 指三颗星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8) 姓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