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三的词语

  • 401、三长两短: 三长两短sāncháng-liǎngduǎn (1) 出乎意料的灾难、变故,多指人的死亡 英 unforeseen disasters or accidents;unexpected misfortune
  • 402、三长四短: 同“三长两短 ”。 犹闲话,坏话。端木蕻良《早春》:“要是背地里讲了他什么三长四短,你还不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才怪。” 是是非非;谁是谁非。
  • 403、三长善月: 佛教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斋戒之月。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
  • 404、三长: 1.北魏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党长﹑里长﹑邻长的合称。 2.阴阳家指年月日之首。
  • 405、三传:春秋三传的简称。比喻通晓古事、多才多艺的人。
  • 406、三楚:秦汉时把战国时期的楚地分成为三楚: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合称三楚。
  • 407、三尺童儿: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
  • 408、三尺门里: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 409、三尺令: 见“三尺律 ”。
  • 410、三达:佛教谓能知宿世为宿命明,知未来为天眼明,断尽烦恼为漏尽明。彻底通达三明谓之三达。用以指佛。
  • 411、三寸鸟,七寸嘴: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 412、三从:1.中国古代女子的生活行为规范未嫁人之前必须遵从父亲的安排,嫁人之后服从丈夫的意愿,丈夫死后听从长子的意思。“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2.指从曾祖、从祖、从父。
  • 413、三春柳:柽柳的别名。 指春天杨柳新舒展的叶片。
  • 414、三辞:犹三让。
  • 415、三春: 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三个春天,即三年。
  • 416、三垂线定理: 词语解释⒈  平面内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其逆命题也成立。
  • 417、三代人物: 宋遗民刘辰翁自号。
  • 418、三大作风: 指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所指出。
  • 419、三大营: 明·永乐时,京军分三大营,即:五军营,肄习营阵;三千营,肄习巡哨;神机营,肄习火器。
  • 420、三大士: 佛教称西方极乐世界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为三大士。
  • 421、三大书: 指宋代之《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三书。
  • 422、三大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所担负的作战、做群众工作和生产三项基本任务。是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之一。作战的任务,在革命战争时期是消灭敌人,夺取政权,在和平建设时期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是对群众开展宣传、组织、武装和援助。生产的任务,是发展军地两用产品,增加社会财富,改善军队生活。
  • 423、三大礼: 唐制,天子亲享太清宫、太庙,合祭天地于南郊,谓之三大礼。
  • 424、三大奇书: 指清初之《历算全书》、《读史方舆纪要》及《南北史合抄》三书。 指《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三部长篇章回小说。
  • 425、三大节: 三个主要节日。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基本释义

数词(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2) 同本义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三,数名。——《广韵》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4) 表示多数或多次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名词(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5) 指三颗星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8)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