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三的词语

  • 76、垂三平四:谓平平稳稳,日子过得去。平淡,平庸。
  • 77、士别三日: 指隔了很久。
  • 78、问一得三:形容求少得多
  • 79、五帝三皇: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 80、三界六道: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人六种,而“色界”与“无色界”的众生均属于天人道,称为“六道”。
  • 81、木入三分: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 82、三环路: 三环路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分别由海淀、西城、朝阳、丰台路段组成,全长48.265公里,共建有44座立交桥,跨河桥9座,过街天桥62座,人行通道15座,是北京市城区的一条的环形城市快速路。北三环路于1994年全线按快速路标准建成通车,设计时速80公里。
  • 83、一食三起:原指周公旦勤于接待来客,吃饭时,三次吐出食物急于迎客。形容殷勤待士。
  • 84、一不过三:一般是说,自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会超过“三次”或者“生、成、化”三个阶段,就必须回归自然本原的一了。
  • 85、新三无: 无经验,无朋友,无志向。
  • 86、三种至教: 三种至教 [出显扬圣教论] 一圣言所摄谓修行之人。
  • 87、三集定律:某些动画平淡无奇的放了几集之后突然迎来了神转折。
  • 88、一案三制:指一件陈奉食物的托盘。一张几桌。一桩案件。犹言一个部门。
  • 89、三长二短:指意外的变故。一五一十,原原本本。亦作:[[一长半短]]
  • 90、日行三省:每天都会多次自省,检讨自己,总结经验。
  • 91、三岁看老:谚语。
  • 92、三清水秀: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93、三眼一板:思是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 94、三公有疾: 本来表面意思是说廷尉钟繇、司徒华歆、司空王朗身有不适。
  • 95、四恩三有:道教四恩为:一、天地。二、君。
  • 96、三有对: 对,碍之义。
  • 97、三方四正:一个是三方,一个是四正。
  • 98、三分天下: 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
  • 99、三皇山: 三皇山位于涞水县野三坡、十渡百里画廊的入口处,总面积9.9平方公里。
  • 100、三十一色:十三种显色、十种形色、八种表色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基本释义

数词(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2) 同本义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三,数名。——《广韵》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4) 表示多数或多次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名词(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5) 指三颗星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8)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