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三的词语
- 101、一身三手: 汉·焦延寿《易林·睽之节》:“一身三手,无益于辅。两足共节,不能克敏。” 一身三手 (yī shēn sān shǒu)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一个人身上长三只手。比喻虽多无用。
- 102、手三阳经:《易》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故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
- 103、三脚鸡: 广东地区把三轮摩托车称之为三脚鸡,一般是特指载客用的。
- 104、气冠三军: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高彪传》:“吕尚七十,气冠三军,诗人作歌,如鹰如鴠。”
- 105、三绝: 指三国·魏《受禅碑》的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字。 三国·吴主赵夫人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吴有三绝,四海无俦其妙。”见晋·王嘉《拾遗记•吴》。 指唐·郑虔之诗、书、画。 指晋·顾恺之的才、画、痴。 唐·张璪常画古松于斋壁,符载为之作赞,卫象为之配诗,亦一时三绝。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 指晋·戴逵所作佛像,顾恺之所作维摩画图,义熙年间狮子国所献玉像。 三次断绝。 南朝·宋·谢瞻所作《喜霁》诗,谢灵运写之,谢琨咏之,王弘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唐·韦暠善判、李亘工书,彦伯属辞,时称“河东三绝”。见《新唐书•徐彦伯传》。 指唐·吴道玄、韦无忝、陈闳三画家合作之《金桥图》。 唐·宋之问之父令文富文辞、工书、力绝人,世称三绝。见《新唐书•宋之问传》。 指唐·李揆之门第、人物、文学。 指晋·袁山松之《行路难》辞、羊昙唱乐、桓伊挽歌。 南朝·梁元帝画孔子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唐文宗时,诏以李白之歌诗,裴旻之剑舞,张旭之草书为三绝。见《新唐书•李白传》。 隋·田僧亮、杨契丹、郑法士三人在京师光明寺画小塔,郑图东壁北壁,田图西壁南壁,杨画外边四面,称为三绝。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杨契丹》。
- 106、阳春三月:形容天气温暖的意思。
- 107、亡国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 108、三冠王:一般情况是一只球队同一个赛季获得本国顶级联赛冠军、国内最高水平杯赛冠军和本大洲最高级别洲级联赛冠军,为真正意义上的三冠王。延伸开来的广义,指同一个赛季获得三项联赛或杯赛冠军的球队。
- 109、避退三舍:春秋时,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公子重耳遵守诺言,主动把军队后撤九十里。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
- 110、三条氏: 藤原氏北家闲院流的嫡流。
- 111、三生万物: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 112、三度空间:包含长、宽、高三个方向的空间。其间的物体是立体的,具有一定的体积,要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则需要三个座标。也称为「三维空间」。
- 113、三环结: 中国结的一种。
- 114、三和四美:色香味皆佳。
- 115、三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从三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三种方法同时使用
- 116、三身寿量:三身寿量[出法华经文句] 一法身寿量法身者。
- 117、三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 118、三身国: 个典故。
- 119、三十六对: 禅宗六祖惠能咐嘱弟子之三十六种相对性概念。
- 120、三阳丹: 三阳丹药物组成是大艾叶等,主治男子气弱,丹田冷痛,脏腑泄泻;妇人血海冷疼,一切冷病。
- 121、盛夏三尺: 一代杂交种,雌花节位低且多,瓜条膨大迅速、长势及分枝性强,瓜条浓绿色且顺直,瓜柄短,肉厚,种腔小,单瓜重约200克,瓜尾不起肚,品质优,脆甜爽口,瓜长约33-35厘米,相对耐热、耐冷、耐病,因黄瓜作物本身性喜温暖,高温期栽培较易发生各种病害,所以平地夏季栽培应当谨慎。
- 122、三伏盛夏: 笑源《姥姥的剪纸》 sān fú shèng xià三伏盛夏:指夏天最热的时候。成语,词语。盛夏三伏三伏盛暑、炎炎盛夏、酷暑盛夏数九隆冬、数九寒冬、数九寒天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笑源《姥姥的剪纸》,已编入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科书。
- 123、三字经体: “三字经体”是继“蓝精灵体”、“Hold住体”、“琼瑶安慰体”、“TVB体后”又一新的网络文体。
- 124、三天打鱼: 做事有始无终,不持之以恒。
- 125、三十六策;走是上策: 谓局面已无可挽回,别无良策,只能一走了事。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三
- 五笔DGGG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数词(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2) 同本义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三,数名。——《广韵》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4) 表示多数或多次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名词(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5) 指三颗星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8) 姓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