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不的词语

  • 26、道不远人:《道不远人》是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安乐哲,郝大维著
  • 27、色不异空:大乘佛教般若-中观系统的重要理论命题。
  • 28、不要见外: 当作亲近的人来对待。
  • 29、诗兴不作:宁愿清白而遭受贫困,决不污浊而享受富贵。
  • 30、三不五时:闽南语的音译词,是经常、时不时的意思。表示很频繁。
  • 31、不成问题:问题很简单,解决起来不费力,很容易。
  • 32、无肉不欢:每顿饭没有肉吃便感觉不自在。
  • 33、不屈向上: 不怕艰难困苦,努力向上。
  • 34、大巧不工:真正巧妙的东西并不是非常注重外形和细节,但实际效果却很出色。这是讲的独孤求败的重剑。
  • 35、不可逆转: 形容不能倒转过来,多指局势或者局面。
  • 36、一不留神:少数敌不过多数。
  • 37、不良少年:品行恶劣、行为不佳的青少年。如:「辅导不良少年改过向上,是大家的责任。」
  • 38、不了佛智:指对佛智的不可思议存疑
  • 39、功不可没:功劳极大,不可抹灭。
  • 40、不胜酒量:不胜:经不起。指酒量有限,不能再饮。
  • 41、不禁失笑:忍不住就笑了。
  • 42、不接领子:是上海话,意思是无法根据暗示,做出正确的反应。
  • 43、不假外求:不必借助外部力量,不必向外部去求什么。
  • 44、不计成败: 不计较,不在乎成功与失败。
  • 45、云胡不乐:已经见到意中,为什么还不快乐
  • 46、云胡不喜: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 47、不见归期:不见他有回头。
  • 48、不无关系:不无关系就是有关系的意思。
  • 49、不负如来:不辜负如来。
  • 50、起伏不定:游移:犹豫。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基本释义

副词(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古词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助词(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形容词(1) 通“丕”(pī)。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