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不的词语

  • 151、不知是计:不知道是谋划、阴谋。
  • 152、心不在马: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太在意输赢。
  • 153、油盐不进: 形容人十分固执。
  • 154、人大不同: 指某个人和某个人不一样。
  • 155、执意不回: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别人。
  • 156、不败金身:总是卫冕,保持不败。
  • 157、不露生色: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 158、不负所望:上天不会辜负有恒心的人。
  • 159、不负深情: 爱就是深爱一个,而且不会辜负你。
  • 160、要言不繁: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烦琐。
  • 161、一不过三:一般是说,自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会超过“三次”或者“生、成、化”三个阶段,就必须回归自然本原的一了。
  • 162、不二之选:没有比这个选择更好的了:如果有机会我们再去巴黎,这里肯定是~,猜猜我们最想见到谁呢?
  • 163、失死不二: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 〖成语〗失死不二〖释义〗失:发誓。指发誓在死时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意志。〖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媪得鸦头,横施楚掠。既北徙,又欲夺其志,女~,因囚置之。”〖例句〗清·吴应逵《书钟锡朋》:“妾今归,为君守贞,~。君果有灵,当饮此。”〖近义词〗矢志不移〖反义词〗朝秦暮楚
  • 164、一尘不受: 唐·田颖《揽云台记》:“花朝月夕,独自爽怀,一尘不染,万念胥空。”
  • 165、一尘不倒:不为尘俗诸事所影响。亦作“八风吹不动”。
  • 166、一线不乱:线:微小;生机:生存的机会。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
  • 167、一丝不语:一句话也不说。暗示有自己的想法或见解。
  • 168、一言不合:说一句话就不投机。
  • 169、不负春光: 不辜负春天的大好时光。
  • 170、乐不自禁:指快乐得一点不知道疲倦,精神抖擞。
  • 171、名不见经传: 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不出名、没有名气或者太隐秘、太偏僻,还有很神秘的意思。
  • 172、名不经传: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方法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 173、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出自现代·王力 《谈语言》的第六段。
  • 174、义不容隐: 南朝·梁·萧衍《立选簿表》:“臣总司内外,忧责是任,朝政得失,义不容隐。” 臣素慨于中,~。举忠勋最著者二臣,为皇上陈之,伏惟圣主垂听焉。 ★明·孙高亮《于少保萃忠传》第四十回 义不容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yì bù róng yǐn,意思是隐:隐瞒。就道理上讲不应隐瞒,理应直言。
  • 175、阳不足: 病证名,即阳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基本释义

副词(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古词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助词(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形容词(1) 通“丕”(pī)。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