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乞的词语

  • 26、束藴乞火: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藴乞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于善邻。'缊,一本作'藴'。亦省作'束缊'﹑'束藴'。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于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于赵相。'宋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缊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
  • 27、束蕴乞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 28、寒乞儿:穷酸的人。
  • 29、乞柳:选自《寓林折枝》乞柳,作者冯梦龙。
  • 30、乞颜:乞颜部落,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源出古东胡柔然族,属于蒙古族始祖。
  • 31、乞灵药石:乞灵药石,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哀公二十四年》。
  • 32、乞儿暴富:穷人突发大财。比喻学识迅速增长。
  • 33、乞儿向火: 《青山庄歌》:“热客倚冰终日计,乞儿向火一群忙。”
  • 34、乞伏姓: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的一个姓氏,十六国时期的西秦政权就是乞伏氏建立的政权。
  • 35、乞人憎: 讨人厌。
  • 36、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及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公里,奈洛比以南约225公里,赤道与南纬3°之间,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分水岭,非洲最高的山脉,也是同时是火山和雪山。
  • 37、乞求: 乞求qǐqiú (1) 请求别人给予 例 乞求宽恕 英 beg for
  • 38、乞灵:(书)(动)向神佛求助(迷信),比喻乞求不可靠的帮助。
  • 39、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 40、乞讨: 乞讨qǐtǎo (1) 乞求施舍或救济 例 挨门乞讨 英 beg (2) 去行乞 例 沿街乞讨 英 go begging (3) 讨施舍 例 乞讨茶 英 mooch
  • 41、乞养: 1.请求供养。 2.收养;过继。 3.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
  • 42、乞儿乘小车: 讽刺官职提升得快。
  • 43、乞身:古代以作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
  • 44、乞食: 乞食qǐshí (1) 乞讨食物 英 beg for food
  • 45、乞万真:北魏称通事人。
  • 46、乞巧节:我国传统节日,又名女儿节。
  • 47、乞火:求取火种。 后因用'乞火'为向人说情﹑推荐的典故。
  • 48、乞师:请求出兵援助。
  • 49、乞取: 1.求得。 2.请求釆取。 3.勒索。
  • 50、乞请:乞讨。请求。
  • 拼音
  • 注音ㄑㄧ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TNB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2) 同本义乞,谓行匄也。——《苍颉篇》郑伯乞盟。——《春秋·僖公八年》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谷梁传》操瓢而乞者。——《庄子·盗跖》乞食于野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以钱币乞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乞为囚虏之不暇。——宋· 苏轼《教战守策》瑞亦屡疏乞休。——《明史》(3) 又如:乞化(乞讨;化缘);乞言(求取可行的善言);乞邻(向邻人求取);乞粮(求人济助粮食);乞活(到有粮之地就食求生);乞募(求募);乞麾(求住地方长官);乞灵(求助于神灵或某种神威);乞请(乞讨)(4) 引申为请求,希望乞,求也。——《广韵》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左传·隐公四年》(5) 又如:乞匄(乞求);乞免(求人赦免;自请免官);乞师(求人出兵相助);乞鞫(请求复审);乞念(乞求考虑);乞哀(乞求怜悯、饶恕);乞和(求和);乞命(请求宽宥生命)(6) 被;叫那和尚猛可地乞他摔住。——《清平山堂话本》乞那婆子缠不过,便道:“你放了手,我去便了。”——《水浒传》名词(1) 乞丐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余疑其为女乞而问曰:“尔有丈夫乎?”乞微笑。——袁宏道《山居小话》(2) 又如:乞俭(乞丐)(3)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