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乡的词语
- 201、水云乡: 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
- 202、首乡:以首相向。犹归向。
- 203、士乡:春秋齐管仲辅佐齐桓公时,划分地方行政区域,使士﹑农﹑工﹑商四民分别聚居。士民聚居的地区称"士乡"。
- 204、诗乡:诗的境界。
- 205、失乡:犹言无家可归。
- 206、声乡: 1.犹声势。乡﹐通"响"。
- 207、神乡: 1.犹神州。指帝都或京畿地区。 2.神仙所居处。犹言仙国。
- 208、信乡: 1.亦作"信乡"。亦作"信乡"。亦作"信响"。 2.信赖。 3.谓信任归向。
- 209、上山下乡: 一般指知识青年到农村、到山区、到边疆去参加农业生产,经受劳动锻炼。如:凤田初中刚毕业,正在这时,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靳大娘就给他报了名。
- 210、山乡: 山乡shānxiāng (1) 指山区 例 山乡新貌 英 mountain area
- 211、穷乡: 1.荒远的乡村。
- 212、清乡: 清乡qīngxiāng (1) 旧时指政府清查乡村,肃清变乱 英 (of the old government) search the country and eliminate rebels
- 213、前乡: 1.亦作"前乡"。朝着前面。 2.亦作"前项"﹑"前乡"。前些天﹐前些时候。
- 214、内乡:谓向往中原或向慕中央政权。乡,向。
- 215、龙乡: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产鸣鸡。《文选.谢庄》﹕'律谷罢暖﹐龙乡辍晓。'李善注﹕'《陈留风俗传》曰﹕允吾县者﹐宋﹑陈﹑楚地﹐故梁国宁陵种龙乡也﹐出鸣鸡。'后因以指鸡。指边塞之地。
- 216、六乡: 1.周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内﹐分为六乡﹐每乡设乡大夫管理政务。 2.王莽时仿周制﹐于长安西都置六乡。
- 217、离乡:指国都之外的小城邑。异乡。离别故乡。
- 218、乐乡:乐于接近。
- 219、客乡:他乡;外地。
- 220、酒乡:犹醉乡。唐皮日休有《酒中十咏.酒乡》诗。
- 221、景乡: 见“景响 ”。
- 222、家乡: 家乡jiāxiāng (1) 自己的家庭祖祖辈辈的居住地;故乡 英 hometown;native place
- 223、寒乡: 1.寒冷的地方。 2.贫穷荒僻的地方。
- 224、还乡:返回乡里。
- 225、贵乡: 1.富贵之地。 2.敬称对方所居乡里。
- 拼音xiāng
- 注音ㄒㄧㄤ
- 笔划3
- 繁体鄉
- 五笔XTE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习乡尚齿。——《礼记·王制》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各乡逆夷(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8) 地方;处所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12) 用作动词,读xiàng。通“向”。面对着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13) 姓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