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付的词语
- 76、跑付儿:方言。逃付钱钞。
- 77、尽付东流: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
- 78、计无付之: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 79、不付能: 见“不甫能 ”。
- 80、付諸:即付诸,交付使用的意思。
- 81、付费:支付费用。
- 82、付之逝水: 见“付之流水 ”。
- 83、付与东流: 同“付之东流 ”。
- 84、付梓之际:书籍刊印的时候。古时雕版刻书以梓木为上,后因称书籍刊印为“付梓”。
- 85、付款凭证: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付款凭证根据有关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支付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是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有关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等账簿的依据,也是出纳人员支付款项的依据。
- 86、付诸实施: 把某项方案、办法等进行实施。
- 87、付之一哂:表示不值得理会。
- 88、付东流: 见“付与东流 ”。
- 89、付诸行动:付之于行动
- 90、付款交单: 一 付款交单,D/P:经济贸易交易中付款方式的一种。
- 91、付与:拿出;交给:尽力完成时代~我们的使命。
- 92、付款人:付款人是出票人命令支付票据款项的人,付款人只有在票据上签章,确认付款责任以后,他才成为票据的债务人。付款人是票据的主债务人。
- 93、付近町: 位于福岛县石川郡辖下的一个城镇。
- 94、付诸实行: 付诸实行,注音为fùzhūshíxíng,释义为把某项方案、办法等进行实施。
- 95、付之流水: 犹付之东流。比喻一切不复存在或完全丧失、全部落空。 亦作:付于流水 、付之逝水
- 96、付诸阙如: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以上是对古文的解释。
- 97、付诸实践: 就是某件事、计划开始在实践中执行。诸:兼词,之于。
- 98、付之阙如: 指欠缺本应具有之物,常用此语。
- 99、付诸度外: 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 100、付讬:亦作“付托 ”。谓将人或事委托给别人。 三国蜀诸葛亮 《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託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晋干宝 《搜神记》卷七:“ 太康 九年, 幽州 塞北有死牛头语。时帝多疾病,深以后事为念,而付托不以至公,思瞀乱之应也。”《三国演义》第四四回:“ 伯符 遗言,外事付托将军。今正欲仗将军保全国家,为 泰山 之靠,奈何亦从懦夫之议耶?” 清李渔 《慎鸾交·论心》:“若照奴家看来,只要他是个文人,肯把真心许我,就可以付託终身了,何必求全责备!”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八:“该村成立于一九二八年……专备在园休养的父母把子女付托该村看护。”
- 拼音fù
- 注音ㄈㄨˋ
- 笔划5
- 繁体付
- 五笔WFY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2) 同本义付,与也。——《说文》付,予也。——《广雅》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操当以 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3) 又如:付法(传授佛法);付任(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付治(交有司治罪);付推(交付有审问);付度(移交,交代);付命(授以天命)(4) 支付当下付了茶钱。——《儒林外史》(5) 又如:付借款的利息(6) 托付。委托他人照料或管理 。如:付仗(付托依靠);付属(托付);付嘱(吩咐;叮嘱);付授(嘱托授予)(7) 通“敷”。涂;搽永不得着绮穿罗,再不能施朱付粉。——《金瓶梅词话》(8) 通“符”(fú)。符合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管子·幼官》(9) 通“附”。归附,附着皇天既付中国民。——《书·梓材》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管子·正》(10) 又如:付山(归山)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