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仪的词语
- 151、仪仪:仪态整肃貌。
- 152、仪同: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 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 153、仪位: 1.礼仪﹑爵位。语本《周礼.夏官.大司马》:"设仪辨位,以等邦国。"郑玄注:"仪谓诸侯及诸臣之仪。辨,别也。别尊卑之位。"
- 154、仪钟: 1.指音制标准的乐钟。
- 155、仪的:目标;目的。
- 156、仪号:礼仪与名号。
- 157、仪度: 1.浑天仪的度数。用以测日月星辰的行度。 2.礼仪法度。 3.仪容风度。
- 158、仪官:泛称掌礼仪的官。
- 159、仪躅:轨迹,法度。
- 160、仪章:仪节。
- 161、仪舆:皇后﹑妃嫔所乘的肩舆。其制依次稍有别。
- 162、仪物:指用于礼仪的器物。语本《书.洛诰》:"仪不及物。"孔传:"威仪不及礼物。"
- 163、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 164、仪体: 1.礼仪的程序法式。
- 165、仪堂:鸿胪寺的别称。
- 166、仪适:仪式;礼节。
- 167、仪图:揣想忖度。
- 168、仪马: 1.庙中的偶马。 2.皇帝仪卫中用作导引的马。
- 169、仪景:指月亮。仪,通"娥"。娥,嫦娥。
- 170、仪令: 1.法令。
- 171、仪相:仪表容貌。
- 172、仪望:仪容;外表。
- 173、仪廙:三国魏丁仪丁廙兄弟的合称。二人有才名。
- 174、仪羽: 1.仪禽。凤凰的别称。 2.比喻美德善行可为人表率。语本《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孔颖达疏:"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
- 175、仪氏: 1.指仪狄。
- 拼音yí
- 注音ㄧˊ
- 笔划5
- 繁体儀
- 五笔WYQY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2) 同本义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3)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4) 法度;礼法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墨子》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国语》(5) 又如:仪刑(法式,作为模范);仪令(法令);仪准(法度标准);仪则(法则);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6) 典范;表率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楚辞》上者,下之仪也。——《荀子》(7) 又如:仪范(作为典范);仪象(以为模式);仪形(典范;楷模);仪型(楷模,典范)(8) 礼仪。仪式;礼节礼仪卒度。——《诗·小雅·楚茨》肄仪为位。——《周礼·春官·小宗伯》十六知礼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9) 又如:礼仪(礼节和仪式);仪部(礼部);仪文(礼仪的形式);仪位(礼仪、爵位);仪检(礼仪法式);仪台(行礼仪的高台);仪序(礼仪的秩序);仪制(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10) 仪仗仪马之设,自汉始也。——《事物纪原》(11) 又如:仪马(仪仗队的马);仪刀(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仪剑(仪卫所持之剑);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仪驾(皇太后、皇后的仪仗)(12) 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且出此间,备些祭仪。——《古今小说》(13) 又如:寿仪;谢仪(14) 测量和记录观察量现时值的装置 。如:爆燃仪;应变仪;子午仪(15) 姓动词(1) 取法;效法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抱朴子》(2) 又如:仪式(取法)(3) 拟想;推测;忖度皆心仪霍将军女。——《汉书·外戚孝宣许皇后传》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国语》(4) 又如:仪图(揣想,忖度)(5) 匹配我仪图之。——《诗·大雅·庶民》。笺:“仪,匹也。”丹朱凭身以仪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仪,匹也。”帝体丽明,仪表作贰。——《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6) 又如:仪比(比拟;比匹)(7) 测度 。如:仪天(测候天体);仪衡(测度衡量)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