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伎的词语

  • 76、婆侯伎: 1.见"婆猴伎"。
  • 77、鬼魅伎俩:比喻用心险恶,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
  • 78、鬼蜮伎俩: 鬼蜮伎俩guǐyù-jìliǎng (1) 蜮是一种名叫短狐的虫。指鬼蜮能害人。比喻作恶之人以阴险的手腕陷害他人 例 今天,群众的觉悟提高了,已经识破了他们这种鬼蜮伎俩,因此,尽管他们花言巧语,蒙混视听,还是无济于事 英 malicious intrigues;underhand trick;evil tactics
  • 79、重施故伎: 重施故伎chóngshī-gùjì (1) 重新施用过去的伎俩(手法、欺骗、诡计、卑鄙狡猾的计策或计谋) 英 play the same old trick again
  • 80、故伎: 故伎gùjì (1) 曾玩过的花招、手法 例 故伎重演 英 stock trick;old tactics
  • 81、故伎重演: 故伎重演gùjì-chóngyǎn (1) 旧时的一套伎俩重新施展出来 例 故伎重演,老调重弹,没有什么新货色 英 the old trick is back;repetition of old dodge;up to one's old trick
  • 82、高縆伎: 1.亦作"高縆伎"。 2.指杂技中走索的艺人。
  • 83、根孤伎薄:势力孤单,才智浅薄。
  • 84、歌舞伎: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
  • 85、歌伎: 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 86、缘竿伎:古代百戏杂技中的爬竿节目。亦称'缘竿伎伎'﹑'缘竿伎戏'。
  • 87、方伎:旧时总称医、卜、星、相之类的技术。
  • 88、伎坊:教坊。
  • 89、灯伎:以灯彩为道具的舞蹈。
  • 90、倒舞伎:表演倒立杂技的艺人。
  • 91、担幢伎:表演担幢杂技的人。
  • 92、邯郸伎:邯郸郭公(北齐后主高纬)的伎俩。
  • 93、蹴瓶伎: 1.亦作"蹵瓶伎"。 2.古代杂技名。
  • 94、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
  • 95、雕虫末伎: 1.亦作"雕虫末伎"。 2.犹言雕虫小技。
  • 96、骋伎: 1.亦作"骋伎"。 2.施展技艺,施展才能。
  • 97、逞伎: 1.亦作"逞伎"。 2.施展技艺。
  • 98、倡伎: 古称以歌舞杂戏娱人的男女艺人。 娼妓。
  • 99、材伎: 1.亦作"材技"。
  • 100、才伎:亦作"才技"。
  • 拼音jì,qí
  • 注音ㄐㄧˋ,ㄑㄧ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FCY
  • 五行

基本释义

jì名词(1) (形声。从人,支声。本义:党与,同党的人)(2) 同本义伎,与也。——《说文》。段玉裁注:“《舁部》曰:‘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3) 同“妓”。歌女,舞女伎女楼上,坐而择食。——《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4) 又如:伎人(女歌舞艺人);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5) 泛指歌舞表演杂伎,艺以为珩。——张衡《思玄赋》。旧注:“手仗曰伎。”(6) 又如: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伎乐(古代俳优所奏的音乐);伎伎(形容奔走的样子)(7) 旧指医卜历算之类方术 。如:伎道(方术);伎数(方伎数术);伎坊(教坊)(8) 通“技”。技艺,本领无他伎。——《书·秦誓》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故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淮南子·道应》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颜氏家训·勉学》卜者,世之余伎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卜》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9) 又如:伎痒(极想施展本领;动心);伎力(技能与勇力)(10) 才智;才能 。如:伎艺(技能;才艺);伎曲(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qí名词(1) (形声。从人,支声。本义:党与,同党的人)(2) 同本义伎,与也。——《说文》。段玉裁注:“《舁部》曰:‘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3) 同“妓”。歌女,舞女伎女楼上,坐而择食。——《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4) 又如:伎人(女歌舞艺人);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5) 泛指歌舞表演杂伎,艺以为珩。——张衡《思玄赋》。旧注:“手仗曰伎。”(6) 又如: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伎乐(古代俳优所奏的音乐);伎伎(形容奔走的样子)(7) 旧指医卜历算之类方术 。如:伎道(方术);伎数(方伎数术);伎坊(教坊)(8) 通“技”。技艺,本领无他伎。——《书·秦誓》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故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淮南子·道应》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颜氏家训·勉学》卜者,世之余伎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卜》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9) 又如:伎痒(极想施展本领;动心);伎力(技能与勇力)(10) 才智;才能 。如:伎艺(技能;才艺);伎曲(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名词(1) (形声。从人,支声。本义:党与,同党的人)(2) 同本义伎,与也。——《说文》。段玉裁注:“《舁部》曰:‘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3) 同“妓”。歌女,舞女伎女楼上,坐而择食。——《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4) 又如:伎人(女歌舞艺人);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5) 泛指歌舞表演杂伎,艺以为珩。——张衡《思玄赋》。旧注:“手仗曰伎。”(6) 又如: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伎乐(古代俳优所奏的音乐);伎伎(形容奔走的样子)(7) 旧指医卜历算之类方术 。如:伎道(方术);伎数(方伎数术);伎坊(教坊)(8) 通“技”。技艺,本领无他伎。——《书·秦誓》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故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淮南子·道应》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颜氏家训·勉学》卜者,世之余伎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卜》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9) 又如:伎痒(极想施展本领;动心);伎力(技能与勇力)(10) 才智;才能 。如:伎艺(技能;才艺);伎曲(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