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伪的词语
- 101、伪证: 伪证wěizhèng (1) 伪造的证据;假证据 英 perjury;false withess
- 102、伪行: 1.诈伪的行为。 2.假装出某种行为;装假。
- 103、伪道:邪伪不正之道。
- 104、伪化: 谓为敌伪势力所控制。
- 105、伪情:虚假的情意。
- 106、伪论:犹谬论,邪说。
- 107、伪书: 伪书wěishū (1) 作者姓名或作品年代不可靠的书 英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 (2) 伪造文书 英 false document (3) 指伪造的文书 英 fake document
- 108、伪字:指不规范的字。伪,通"讹"。
- 109、伪君子: 伪君子wěijūnzǐ (1) 表面正派高尚、实际上卑鄙无耻的人 英 hypocrite;Sunday saint;Tartuffe
- 110、伪军: 伪军wěijūn (1) 抗日战争时期对汉奸军队的总称 英 puppet army
- 111、伪善: 伪善wěishàn (1) 假充好人;假冒善良 例 伪善的言辞 英 hypocritical
- 112、伪装: 伪装wěizhuāng (1)假装;假作 例 伪装革命 英 pretend (2) 用以欺骗别人产生假象的装扮 例 撕开伪装 英 disguise (3) 军事上指隐蔽自己欺骗敌人的措施 英 mask;camouflage (4) 指用来伪装的东西 例 伪装工事 英 camouflage
- 113、伪妄:虚假,不真实。
- 114、伪托: 伪托wěituō (1) 假托别人的名义,多指把自己的或后人的作品假冒为古人的 英 forge ancient literary or art works author;pass off modern works as ancient ones
- 115、托伪:谓依托非正统的统治者。
- 116、伪讬:1.亦作“偽托”。 2.指虚构。
- 117、讬伪:谓依托非正统的统治者。
- 118、伪涂:犹言邪道。
- 119、伪偷:诈伪苟且。
- 120、伪庭: 1.亦作"伪廷"。 2.犹伪朝。
- 121、伪廷: 1.亦作"伪廷"。 2.犹伪朝。
- 122、慝伪: 1.奸伪。
- 123、伪态:虚伪的态度。
- 124、伪笋:指夏秋间竹鞭芽横向生长成为新鞭,其先端的幼嫩部分。亦称鞭笋。
- 125、伪饰: 伪饰wěishì (1) 假装 例 伪饰之辞 英 false embellish
- 拼音wěi
- 注音ㄨㄟˇ
- 笔划6
- 繁体僞
- 五笔WYLY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2) 同本义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3)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4) 人为;矫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5) 伪装;假装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万章上》(6) 又如:伪廉(假装廉洁);伪行(假装出某种行为;假装);伪冒(假冒;冒充);伪从(假作同意);伪让(假意谦让)(7) 伪造,假作 。如:伪易(作假偷换);伪作(假造);伪从(假作同意)形容词(1) 虚假;不真实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2)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3) 非法;非正统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4)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