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侧的词语

  • 151、侧媚: 1.用不正当的手段讨好别人。 2.形容用生僻的文词来博取世俗赞赏的不良文风。
  • 152、侧帽:斜戴帽子。《周书.独孤信传》:"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后以谓洒脱不羁的装束。
  • 153、侧帽风流:形容人比较帅,风流倜伥。
  • 154、侧轮车: 1.独轮车。
  • 155、道路侧目:在道路中行走时相遇,却因有所顾忌而只敢以目示意,不敢发言。
  • 156、搜扬侧陋: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亦作“搜扬仄陋”。
  • 157、明扬侧陋: 明察荐举出身微贱的人。语本《书•尧典》:“明明扬侧陋。” 亦作:明扬仄陋
  • 158、侧陋: 1.处在僻陋之处的贤人或卑贱的贤者。 2.狭窄简陋。 3.谦词。犹言浅陋。
  • 159、侧聆:侧耳而听。
  • 160、侧耳聆听: 偏着头,转过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
  • 161、邻侧:犹邻近。
  • 162、两侧:两边;两旁。
  • 163、侧脚里:从旁。
  • 164、侧立: 1.因敬重或戒惧而立在旁边。 2.位于旁边。
  • 165、侧理: 1.亦省称"侧理"。 2.纸名。即苔纸。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侧理万番﹐此南越所献。后人言陟理﹐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宋王洋《和陈长卿芭蕉诗》:"书生几上侧理﹐巫女庙中尼峡神。"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九:"赵谷林征君昱家藏侧理﹐盖南越人以海苔为之﹐质坚而腻﹐世不轻有。"亦有以横纹纸为侧理者。《说郛》卷十二引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翰墨辨真》:"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桓温问王右军求侧理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又有以竹为制作此种纸之原料者。清周亮工《与张宗绪》:"竹﹐而孙﹐而龙钟﹐而斧﹐而沤﹐而粉泽﹐凡经三十五手而成侧理﹐始可供印。"
  • 166、侧理纸: 1.亦省称"侧理"。 2.纸名。即苔纸。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侧理纸万番﹐此南越所献。后人言陟理﹐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宋王洋《和陈长卿芭蕉诗》:"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尼峡神。"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九:"赵谷林征君昱家藏侧理纸﹐盖南越人以海苔为之﹐质坚而腻﹐世不轻有。"亦有以横纹纸为侧理纸者。《说郛》卷十二引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翰墨辨真》:"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桓温问王右军求侧理纸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又有以竹为制作此种纸之原料者。清周亮工《与张宗绪》:"竹﹐而孙﹐而龙钟﹐而斧﹐而沤﹐而粉泽﹐凡经三十五手而成侧理﹐始可供印。"
  • 167、侧丽:艳丽浮华。
  • 168、侧不楞: 1.亦作"侧巴楞"。亦作"侧不棱"。 2.方言。犹趔趄。
  • 169、侧扣法:猜灯谜的一种方法。
  • 170、侧目观看: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 171、清君侧: ◎清君侧qīng jūn cè 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新唐书·仇士良传》 清君侧。——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 172、君侧: 君侧jūncè (1) 原指在君主身边,后指亲信 英 monarch’s trusted follower
  • 173、侧径:狭窄的路。
  • 174、侧近: 侧近cèjìn (1) 临近 例 他环顾了一下侧近的地形,蹲伏在一个壕沟里 英 nearby
  • 175、近侧:旁边,附近。
  • 拼音cè,zè,zhāi
  • 注音ㄘㄜˋ,ㄗㄜˋ,ㄓㄞ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WMJH

基本释义

cè名词(1) (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2) 同本义。亦用作谦词侧,旁也。——《说文》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立于侧阶。——《书·顾命》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 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4) 边缘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动词(1) 向旁边歪斜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2) 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3) 靠近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4) 又如:侧近(临近,最近)形容词(1) 不正,邪辟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2) 另见zhāi;zèzè暂无详细释义zhāi暂无详细释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