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俞的词语
- 26、五脏俞穴: 五脏俞穴为五脏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五个背俞穴,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和肾俞。
- 27、俞穴: 即穴位。
- 28、訏俞: 《书•尧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嚚讼,可乎?’……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孔传:“吁,疑怪之辞……俞,然也,然其所举。”訏,同“吁 ”,叹词。后遂以“訏俞”指天子认可对官员的任命。 指君臣议论任命等大事。
- 29、俞儿舞:古代杂舞名,即巴渝舞。其舞创自汉初。阆中賨人,其俗喜舞,汉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后使乐人习之。阆中有渝水,賨人所居,故名巴渝舞。《宋书.乐志二》有《魏俞儿舞歌》四篇,魏初建时所用,王粲造。参见"巴渝舞"。参阅《晋书.乐志上》。
- 30、伯俞泣杖:意思是汉韩伯俞受母责打,感念母亲力衰而哭泣。
- 31、俞骑:古代帝王大驾出行时充当仪仗队伍前导的骑卫。以登山之神名之。
- 32、俞儿骑:古代帝王大驾出行时充当仪仗队伍前导的骑卫。以登山之神名之。
- 33、俞纳:应允;接受。
- 34、募俞:指人体胸腹部的募穴和背脊部的俞穴,皆为脏腑经气结聚输注之处。俞,通'腧'。
- 35、肝俞:肝,肝脏;俞,输注;本穴为肝之背俞穴,故名。
- 36、俞跗:传说为黄帝时良医。
- 37、俞柎:即俞跗。
- 38、竹孚俞:竹中的白色薄膜。
- 39、俞拊:即俞跗。相传为黄帝时的良医。
- 40、俞咈:犹言赞成和反对。咈,犹言否﹑不行。
- 41、都俞吁咈:《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又《尧典》:"帝曰:'吁,咈哉!'"都﹑俞﹑吁﹑咈均为叹词。以为可,则曰都﹑俞;以为否,则曰吁﹑咈。后因用"都俞吁咈"形容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 42、吁咈都俞: 《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
- 43、肺俞:1.亦作"肺腧"。2.人体经穴名。俞﹐通"腧"。
- 44、督俞穴: 经穴名。
- 45、胆俞:经穴名。人体穴位名。
- 46、巴俞:古乐舞名。巴俞,蜀古地名。
- 拼音yú,yù,shù
- 注音ㄩˊ,ㄩˋ,ㄕㄨˋ
- 笔划9
- 繁体俞
- 五笔WGE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yú动词(会意。从亼(jí),从舟,从刂,刂水也。”本义与造船有关,不详)古代挖空树木做船俞,空中木为舟也。——《说文》。段玉裁注:空中木者,舟之始叹(1) 文言叹词。犹言“然”。表示应答或肯首。是;对 。如:俞允(允诺。多用于君主);俞音(帝王表示允可的诏令)(2) 答应;允许 。如:俞纳(应允;接受);俞旨(表示同意的圣旨);俞咈(赞成和反对)形容词(1) 安定 。如:俞然(安然,安定的样子)(2) 愉快 。如:俞俞(和乐愉快的样子)(3) 另见shù|yù动词(会意。从亼(jí),从舟,从刂,刂水也。”本义与造船有关,不详)古代挖空树木做船俞,空中木为舟也。——《说文》。段玉裁注:空中木者,舟之始叹(1) 文言叹词。犹言“然”。表示应答或肯首。是;对 。如:俞允(允诺。多用于君主);俞音(帝王表示允可的诏令)(2) 答应;允许 。如:俞纳(应允;接受);俞旨(表示同意的圣旨);俞咈(赞成和反对)形容词(1) 安定 。如:俞然(安然,安定的样子)(2) 愉快 。如:俞俞(和乐愉快的样子)(3) 另见shù|shù动词(会意。从亼(jí),从舟,从刂,刂水也。”本义与造船有关,不详)古代挖空树木做船俞,空中木为舟也。——《说文》。段玉裁注:空中木者,舟之始叹(1) 文言叹词。犹言“然”。表示应答或肯首。是;对 。如:俞允(允诺。多用于君主);俞音(帝王表示允可的诏令)(2) 答应;允许 。如:俞纳(应允;接受);俞旨(表示同意的圣旨);俞咈(赞成和反对)形容词(1) 安定 。如:俞然(安然,安定的样子)(2) 愉快 。如:俞俞(和乐愉快的样子)(3) 另见shù|动词(会意。从亼(jí),从舟,从刂,刂水也。”本义与造船有关,不详)古代挖空树木做船俞,空中木为舟也。——《说文》。段玉裁注:空中木者,舟之始叹(1) 文言叹词。犹言“然”。表示应答或肯首。是;对 。如:俞允(允诺。多用于君主);俞音(帝王表示允可的诏令)(2) 答应;允许 。如:俞纳(应允;接受);俞旨(表示同意的圣旨);俞咈(赞成和反对)形容词(1) 安定 。如:俞然(安然,安定的样子)(2) 愉快 。如:俞俞(和乐愉快的样子)(3) 另见shù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