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借的词语

  • 1、赍盗粮,借贼兵: 《荀子·大略》
  • 2、粤汉铁路借款合同: 词语解释⒈  1898年清政府与美国美华合兴公司签订,后又订《续约》。主要内容为:借款四千万美元;工程由合兴公司包筑;借款未还清前由合兴公司代为经理;不准筑造与粤汉铁路平行的铁路。1905年清政府以六百七十五万美元赎回粤汉铁路已筑未筑的权利。
  • 3、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词语解释⒈  又称《湖广铁路借款合同》。1911年清政府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主要内容为:借款六百万英镑;四国银行团享有湘鄂境内粤汉、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和铁路延长修筑的优先权。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路权,激起了保路运动。
  • 4、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词语解释⒈  收合:收聚,整理;余烬:火烧后的残留物,指残兵;借一:借此一战。收拾剩余力量,在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
  • 5、收拾余烬,背城借一: 词语解释⒈  收拾:收聚,整理;余烬:火烧后的残留物,指残兵;借一:借此一战。收拾剩余力量,在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
  • 6、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词语解释⒈  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 7、津浦铁路借款合同: 词语解释⒈  1908年清政府与英德银团签订,后又订《续借款合同》。主要内容为:借款980万英镑;英德各一人任总工程师;英德银团代办筑路材料,并有借款优先权。英德自此控制津浦铁路,并加强了在华北的侵略势力。
  • 8、借词卸责: 词语解释⒈  借词:找借口;卸:推卸。寻找借口推卸责任。
  • 9、借景: 词语解释⒈  园林艺术中指借取园外之景或使园内各风景点互相衬托,联成一体。
  • 10、借故推辞: 词语解释⒈  借:假托;故:借口。找借口推托别人的请求。
  • 11、借寇兵,赍盗粮: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 12、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词语解释⒈  块垒:由土块垒成的土堆,借喻心中积郁的愁闷。借助酒来排遣心中的积郁。
  • 13、借事生端: 词语解释⒈  以某事为借口而制造事端。
  • 14、借贼兵,赍盗粮: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
  • 15、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词语解释⒈  借别人的东西及时归还,以后要再借的时候也就不困难了。
  • 16、续借: 续借xùjiè (1) 准予或获得新的使用期 例 续借这本图书馆的书两星期 英 renew;renew a library book
  • 17、典借: 典借diǎnjiè (1) 以财产作抵押借钱 英 pawn;mortgage
  • 18、一借: 后汉·寇恂为河内太守,征入朝为金吾。时光武至颖川,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事见《东观汉纪》、《后汉书》本传。后因以“一借”为百姓留恋好官之典实。
  • 19、慰借:安慰。
  • 20、租借: 租借zūjiè (1) 租用 英 rent;hire (2) 出租 英 rent out;let out;lease (3)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盟国提供战争物资(如飞机、坦克、卡车等)以及其他补给(包括食品和劳务)的方法 英 lend-lease
  • 21、资借:凭借,借助。
  • 22、转借:托请他人借取。 谓另外找人借取。 把借来的东西借给别人。
  • 23、周借:周转性的借贷,没有利息。
  • 24、支借: 借用。 借贷;预支。
  • 25、摘借: 摘借zhāijiè (1) 因急用而临时借钱 例 摘借无门 英 borrow money when in urgent need
  • 拼音jiè
  • 注音ㄐㄧㄝ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WAJG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2) 借进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借,假借也。——《广韵》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借旁近与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允修借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借者之用心。其借书亦类予。(3) 又如: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4) 借出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说下》(5) 又如:他借书给我们;借给他几块钱;借一肩儿(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借借(借出);借赁(租借)(6) 帮助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念奴娇》动词(1) 假托;借口若苟有以藉口。——《左传·成公二年》(2) 又如:借言(借口,假托的理由);借情(假托某种情况或缘故)(3) 凭借;依靠借子杀之。——《墨子·公输》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韩非子·孤愤》借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借寨墙为蔽。——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借征入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4) 又如:借倩(托请);借水行舟(借用别人的力量或条观条件办事);借步檐躲雨(喻指借他人力量庇护自己);借势儿(乘机)(1) 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借第令母斩。——《史记·陈涉世家》(2) 又如: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即使,纵然);借若(犹假如);借或(即或,即使);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