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借的词语
- 51、醵借: 1.筹借。
- 52、举借: 举借jǔjiè (1) borrow(largesums)money借贷;借进巨额款项 例 举借外债 英 borrow (large sums) money
- 53、揭借: 1.借贷。
- 54、叚借:犹假借。
- 55、关借:谓行文征借。
- 56、括借:搜括征借。
- 57、撮借: 1.借取。
- 58、称借: 1.称许。
- 59、拆借: 拆借chāijiè (1) 按日计息的短期借贷 英 daily interest rates on short——term private loans
- 60、不借: 草鞋。丝制者称履,麻制者称不借。 不顾;不惜。
- 61、薄借:即不借。一种麻制的草鞋。
- 62、仰借:依靠,借助。
- 63、阿借:逢迎宽容。
- 64、龙宫借宝:告诫人们不能贪婪
- 65、以敌借敌:借:利用。用已分化出来的一部分敌人,去争取另一部分敌人。
- 66、拆借资金: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在经营过程中相互调剂头寸资金的信用活动。
- 67、租借法:指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火和物资上援助盟国的法律。1941年3月实施。此法授权总统向与增强美国国防有重大关系的国家出借或出租武器、弹药及其他物资,战后清帐。到1945年10月1日止,对反法西斯的盟国提供租借援助总额达四百余亿美元。
- 68、好借好还: 就是比如你借别人钱了,说好了啥时候还。然后还了,那下次再借钱就不难就是,人只有有信用,才可以立足社会,否则时间久了没有人愿意帮助。
- 69、马借之电: 是凯奥斯的双从人格中的残暴面。
- 70、租借地: 一国以租借名义在他国暂时取得使用、管理权的地区。租借地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国,租借期满交还。
- 71、张良借箸:指筹划、计划。
- 72、有借无还: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
- 73、译形借声:汉字演变过程中的现象。谓改易字形﹐同声假借。
- 74、通借字: 1.即通假字。
- 75、探丸借客:《汉书.酷吏传.尹赏》:'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后以'探丸借客'喻游侠杀人报仇。
- 拼音jiè
- 注音ㄐㄧㄝˋ
- 笔划10
- 繁体藉
- 五笔WAJG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2) 借进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借,假借也。——《广韵》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借旁近与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允修借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借者之用心。其借书亦类予。(3) 又如: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4) 借出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说下》(5) 又如:他借书给我们;借给他几块钱;借一肩儿(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借借(借出);借赁(租借)(6) 帮助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念奴娇》动词(1) 假托;借口若苟有以藉口。——《左传·成公二年》(2) 又如:借言(借口,假托的理由);借情(假托某种情况或缘故)(3) 凭借;依靠借子杀之。——《墨子·公输》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韩非子·孤愤》借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借寨墙为蔽。——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借征入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4) 又如:借倩(托请);借水行舟(借用别人的力量或条观条件办事);借步檐躲雨(喻指借他人力量庇护自己);借势儿(乘机)(1) 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借第令母斩。——《史记·陈涉世家》(2) 又如: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即使,纵然);借若(犹假如);借或(即或,即使);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