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借的词语

  • 101、借力打力:太极拳技击技法的重要原则
  • 102、借腹生子:借其它女子的卵子与子宫生育幼子。
  • 103、借酒消愁:用喝酒来排遣忧愁。也作“借酒浇愁”。
  • 104、借记业务:增加本银行资产业务
  • 105、借字法: 当谜底的句义不足时,向上句或下句借一字来补足文义,这叫“借字法”。
  • 106、借端生事:端:事端。以某种事由为借口,制造纠纷,惹事生非。
  • 107、借船出海: 指与他人合作,借用他人的资源来完成自己的事。
  • 108、借支: 借支jièzhī (1) 预先支用工资 英 ask for an advance on one's pay
  • 109、借物咏怀: 倚借一样东西赞叹抒发自己的志向胸怀。
  • 110、借调: 借调jièdiào (1) 一个单位借用别单位的工作人员而不改变其隶属关系 英 temporarily transfer
  • 111、借寇恂:  同“借寇 ”。
  • 112、借读生: 指通常由于户口,成绩不够等原因导致学籍(或户籍)与所在学校(或所在地)不一致的学生。
  • 113、借款人: 指在信贷活动中以自身的信用或财产作保证,或者以第三者作为担保而从贷款人处借得货币资金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
  • 114、借光儿: 借光,犹言沾光,是一个礼貌用语。
  • 115、借词: 借词jiècí (1) 从别的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 英 loanword (2) 假托的理由;托词 英 pretext
  • 116、借榻:借人床榻睡觉。犹借宿。
  • 117、借饰:谓粉饰,美化。
  • 118、借翫:借取赏玩,翫,同"玩"。
  • 119、借衔:利用他人的名望地位。
  • 120、借倩:暂借;借用。
  • 121、借名:借用某一名义或名称。
  • 122、借约:借据。
  • 123、借誉:借重他人或其他事物以博取声誉。
  • 124、借秦:借秦朝乱亡为喻,以论治政之道。语出《汉书.贾山传》:"贾山,颍川人也……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言》。"
  • 125、借书留真: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 拼音jiè
  • 注音ㄐㄧㄝ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WAJG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2) 借进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借,假借也。——《广韵》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借旁近与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允修借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借者之用心。其借书亦类予。(3) 又如: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4) 借出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说下》(5) 又如:他借书给我们;借给他几块钱;借一肩儿(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借借(借出);借赁(租借)(6) 帮助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念奴娇》动词(1) 假托;借口若苟有以藉口。——《左传·成公二年》(2) 又如:借言(借口,假托的理由);借情(假托某种情况或缘故)(3) 凭借;依靠借子杀之。——《墨子·公输》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韩非子·孤愤》借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借寨墙为蔽。——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借征入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4) 又如:借倩(托请);借水行舟(借用别人的力量或条观条件办事);借步檐躲雨(喻指借他人力量庇护自己);借势儿(乘机)(1) 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借第令母斩。——《史记·陈涉世家》(2) 又如: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即使,纵然);借若(犹假如);借或(即或,即使);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