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偻的词语

  • 1、指不胜偻: 形容数量很多,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 亦作:指不胜偻
  • 2、上偻:背上部弯曲。
  • 3、曲偻: 犹伛偻,驼背。
  • 4、工偻:复姓。春秋遂有工偻氏。见《左传.庄公十七年》。亦作"工偻"。春秋齐有工偻洒。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5、偻背:弓着背。
  • 6、偻数:屈指而数。
  • 7、偻身: 1.驼背。 2.弯下身子。
  • 8、偻步:弯下身子走路。
  • 9、偻偻: 1.弓身貌。形容恭顺。
  • 10、偻句:《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晋,臧会窃其寶偻句,以卜为信与僭,僭吉。"杜预注:"偻句,所出地名。"后因以"偻句"称龟。唐刘禹锡《罢郡归洛阳寄友人》诗:"不见蜘蛛集,频为偻句欺。"明焦竑《焦氏笔乘续集.物名》:"偻句之地出,则名曰偻句。"一说古无地名曰"偻句",偻句乃谓龟背之中高而两旁下。参见清朱彬《经传考证.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五年》。
  • 11、偻行:曲背而行。形容衰老。
  • 12、偻指:屈指而数;屈指。
  • 13、伛偻: 伛偻yǔlǚ (1) 腰背弯曲 例 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伛偻。——《淮南子·精神训》 英 with one's back bent
  • 14、庸医治偻:佛典故事,出自《百喻经》。形容所用非法,以邪见邪知引人入魔道。
  • 15、偃偻: 弯腰;曲身。
  • 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
  • 17、偻翣:棺盖边的饰物。
  • 18、拳偻:佝偻。
  • 19、蝺偻:驼背。
  • 20、末偻: 驼背。
  • 21、偻罗:干练,伶俐,机灵。 喽啰。旧称强盗或绿林头领的部众。 象声词。形容言语不清,难懂。此“楼罗”正与“僂罗”用法同,盖拟声也。
  • 22、偻啰: 干练,伶俐,机灵。
  • 23、踽偻:伛偻。踽,通“傴”。
  • 24、聚偻:古器物名。《庄子.达生》:"自为谋,则苟生有轩冕之尊,死得于腞楯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陆德明释文:"司马云:'聚偻,器名也,今冢圹中注为之。'一云:聚偻,棺椁也。"一说,为柩车之饰。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上.庄子》。
  • 25、脊偻: 1.脊背向前弯曲;驼背。
  • 拼音lǚ,lóu
  • 注音ㄌㄩˇ,ㄌㄡ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WOVG
  • 五行

基本释义

lǚ(2) ——见“佝偻”(gōulóu)(3) 另见lǚlóu动词(1) (形声。从人,娄声。本义:弯腰)(2) 同本义偻,尩也。——《说文》。按,《白虎通》:周公背偻是为强后。此字本训背曲。偻者不袒。——《礼记·问丧》见疴偻者。——《庄子·达生》行步俯偻。——《汉书·蔡义传》再命而偻。——《左传·昭公七年》偻巫跛觋。——《荀子·王制》正考父一命而伛(曲背),再命而偻(弯腰),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庄子·列御寇》同行则偻身自卑。——《后汉书·邓后传》(3) 又如:偻背(弓着背);偻偻(弓身貌。形容恭顺);偻行(曲背而行。形容衰老);偻步(驼着背走路);偻人(曲背的人。借指老人);偻身(弯下身子);偻俯(弯下身子,表示恭敬)(4) 泛指弯曲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荀子·儒效》名词驼背的人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谷梁传》形容词(1) 疾速,速度快夫人不偻,不可使入。——《公羊传》(2) 另见lóu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