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儒的词语
- 76、现代新儒学:也称“现代新儒家”。相对于先秦儒学和宋明理学而言,以继承儒学道统为己任,力图用传统儒家学说融合西学,从文化上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学术思想流派。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60年代以来这一流派在台、港等地区重新活跃,并有较大影响。
- 77、侏儒米: 见“侏儒粟 ”。
- 78、侏儒观戏: 比喻自己缺乏能力,只好随人行事。
- 79、侏儒症: 侏儒症zhūrúzhèng (1) 生长受到障碍的病态 例 由一个隐性基因引起的侏儒症 英 dwarfism
- 80、侏儒一节: 喻指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语出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
- 81、侏儒粟: 亦作“侏儒米”。
- 82、温文儒雅: 犹言温文尔雅。
- 83、通儒硕学:犹言通儒达士。
- 84、通儒达识: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 85、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 86、通儒院:清代大学里的研究生院。
- 87、耆儒硕德:年高德劭的儒者。
- 88、道儒释:道家﹑儒家和佛家的合称。
- 89、儒生: 儒生rúshēng (1) 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泛指读书人 英 Confucian scholar
- 90、儒气:儒气的儒指的是儒家,古代科举考试都是以儒家的经典作为考试的内容。儒气就是指参加科举的读书人经常用儒家的道理来指评世事,这之中,有一类人都是以书本知识来指画,缺少实践,说的是空话,有些书呆子味,慢慢地,儒气就演变为专指那些有学问,又桀骜不驯的人。
- 91、儒士成林:形容知识分子和读书人很多。
- 92、儒韵:指儒家的风范和韵致,也指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雅和深邃。
- 93、儒子可教: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 94、儒风雅韵: 指风雅淳正、文雅而飘逸。
- 95、儒魂商才: 指有文化人的底蕴,又有经商才能。
- 96、儒相:指博通儒学的宰相。
- 97、儒囿: 1.犹儒林。
- 98、儒硎: 1.秦始皇既焚书,恐天下不服,乃密令冬月种瓜于骊山陵谷温暖处;瓜结实,诏博士诸生往视,因填土杀之。事见《史记.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汉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后因以"儒硎"谓读书人遭受的浩劫。
- 99、儒庠:指古代的官立学校。
- 100、儒肆: 1.学校,庠序。 2.谓儒教。
- 拼音rú
- 注音ㄖㄨˊ
- 笔划16
- 繁体儒
- 五笔WFD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2)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儒,术士之称。——《说文》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论衡·超奇》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墨子·非儒下》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礼·太宰》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礼记·儒行》(3) 又如:儒师;儒仙(4) 孔子学说(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 。如:儒者(研究儒家学术的人);儒林(信奉儒家的大众或集团);儒教徒(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儒化(儒家的教化);儒风(儒家承传下来的风范); 儒门(犹儒家); 儒相(博通儒学的宰相);儒玄(儒学与玄学);儒史(儒学和史学)(5) 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6) 又如:儒效(儒者的效用,儒学的功效);儒素(儒者的素行);儒侠(儒生和游侠); 儒素(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 儒吏(儒生出身的吏员); 儒先(儒生); 儒效(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 儒流(儒士之辈)(7) 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是儒墨之分也。——《荀子·礼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8) 又如:儒馆(文臣的居处);儒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儒户(读书人的户籍);儒冠(古代儒生带的帽子);儒俊(才智出众的儒士);儒修(才能出众的儒士);儒服(儒衣,古代儒者的服饰);儒官(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形容词(1) 通“懦”。懦弱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荀子·脩身》(2) 又如:儒柔,儒弱(柔弱,文弱);儒缓(柔弱,宽柔);儒懦(柔弱,不刚强)(3) 愚昧无知的儒,愚也。——《广雅》(4) 通“濡”。缓慢儒,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取与之必因于时也。——《管子》(5) 又如:儒厚(温文厚重);儒输(迂缓迟钝) [查看更多]
R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