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六的词语

  • 451、六要:古代画论所总结的绘画的六个要领。
  • 452、六一老:对六一居士的尊称。
  • 453、六工:六种工匠。
  • 454、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
  • 455、六马: 1.谓驾车之马众多。 2.秦以后﹐皇帝之车驾用六马。 3.六种类型之马。
  • 456、六如:也称六喻。佛教以梦﹑幻﹑泡﹑影﹑露﹑电﹐喻世事之空幻无常。
  • 457、六清: 1.即六饮。《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饮用六清。"郑玄注:"六清,水﹑浆﹑醴﹑凉﹑医﹑酏。"孙诒让正义:"此即《浆人》之'六饮'也。''即'酏'之俗。"后用以泛指饮料。
  • 458、六冕:六种冕服。
  • 459、六眸:谓六目龟。古人视为神灵之物。
  • 460、六葩:雪的别称。雪花六角﹐故名。
  • 461、六奇:指汉陈平为高祖刘邦所谋画的六奇计。《史记.太史公自序》:"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后因以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 462、六魄:古人迷信﹐以为人体有七魄﹐人死﹐除一魄守其骸骨﹐馀六魄皆沦散。
  • 463、六容:古代教民所习之六事。
  • 464、六论: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 指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 465、六一泥: 道家炼丹用以封炉的一种泥。 中药名。蚯蚓泥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土•蚯蚓泥》。
  • 466、六夷:古指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各族。后泛指外族。
  • 467、六佾:1.周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 2.夏代天子之乐舞格局。
  • 468、六姻:犹六亲。
  • 469、六韵诗:律诗的一种。多为五言。六韵十二句。科举时代特指试帖诗。
  • 470、六月雪:1.六月雪〔拉丁学名:Serissa japonica(Thunb.)Thunb.〕,茜草科 常绿小灌木,高可达90厘米,有臭气。叶革质,柄短。花单生或数朵丛生于小枝顶部或腋生,花冠淡红色或白色,花柱长突出,花期5-7月。 2.京剧剧目名。由元关汉卿《窦娥冤》杂剧演变而成。又名《斩窦娥》、《金锁记》、《羊肚汤》。
  • 471、六仙桌:一种较八仙桌小﹑较四仙桌大的方桌。
  • 472、六言: 1.六种美德:仁﹑知﹑信﹑直﹑勇﹑刚。 2.谓六言诗。每句均为六字的诗。
  • 473、六燕:《九章算术.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并燕雀重一斤。问燕雀一枚各重几何?"因以"六燕"为铨叙用典。
  • 474、六象: 见“六像 ”。
  • 475、六通四辟: 谓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 拼音liù
  • 注音ㄌㄧㄡˋ,ㄌㄨ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UYGY
  • 五行

基本释义

数词(1) 五加一的和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六主律。——《易·本命》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2)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3) 《易》卦之阴爻称为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说文》(4) 又如:初六(由下而上的第一个阴爻);上六(最上一个即第六个阴爻);六爻(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每三爻会成一卦。两卦即是六爻);六出(雪花。因呈六角形)(5) 六次六黜清能,六进否劣。——《晋书·杜预传》名词(1)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其黄钟清用“六”字。——《宋史》(2) 古国名 。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楚人灭 六。——《左传·文五年》(3)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