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六的词语
- 126、六参:谓一月朝参六次。
- 127、六变:谓乐章改变六次。古代祭百神﹐乐章变六次祭典始成。
- 128、六本:古谓立身行事的六项根本:孝﹑哀﹑勇﹑能﹑嗣﹑力。
- 129、六贵:指南朝齐废帝东昏侯所宠信之萧遥光﹑萧坦之﹑徐孝嗣﹑刘暄﹑江祏﹑江祀六人。
- 130、六关:六个关卡。 指作诗应把握的六个主要之点。
- 131、六计: 1.古代考察官吏的六项内容。 2.指六出奇计。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 132、六疾:六种疾病:寒疾﹑热疾﹑末四肢 疾﹑腹疾﹑惑疾﹑心疾。
- 133、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词语解释⒈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存:保留;论: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 134、六合同风:古指天下各处的风俗教化完全一样。
- 135、六经三史:唐代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为十三史。参阅《旧唐书•经籍志上》。
- 136、六结: 1.佛教语。以一巾编系六结﹐喻唯一之真性因妄执分别而结为六根。
- 137、六节: 1.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或吏民通行他国﹐用作凭证的六种信物。节﹐符信。 2.谓马之行止进退驰骤的节度。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 138、六将军:谓春秋时晋国之范﹑中行﹑智伯﹑韩﹑魏﹑赵六卿。
- 139、六见:谓周时诸侯见天子的六种形式:朝﹑宗﹑觐﹑遇﹑会﹑同。
- 140、六耳: 谓第三者。
- 141、六点儿:天的隐语。牙牌中幺数为地﹐六数为天。
- 142、六地:原谓上下四方﹐引申指大地。
- 143、六德:1.常出现在儒家典籍中,一般指“智、信、圣、仁、义、忠”。2.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 3.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
- 144、六传:传车六乘。《汉书.文帝纪》:"代王笑谓宋昌曰:'果如公言。'乃令宋昌骖乘﹐张武等六人乘六乘传诣长安。"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传车六乘也。"后因以"六传"指皇子入为天子。
- 145、六出公: 见“六出花 ”。
- 146、六赤:骰子。
- 147、六陈:指大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粮食﹐以其可以久藏﹐故称"六陈"。
- 148、六朝文: 指晋、宋、齐、梁、陈、隋六朝文体。这个时期文章专尚骈俪,讲究词藻,拘于声韵,带有形式主义倾向,直至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等人,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才扭转这种文风。参见“骈文 ”。
- 149、六参官:唐时武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宋时百司朝官以上﹐均五日一朝﹐一月六次朝参﹐号"六参官"。参阅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宋史.礼志十九》。
- 150、六陵:指永思陵﹑永阜陵﹑永崇陵﹑永茂陵﹑永穆陵﹑永绍陵﹐乃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的陵墓﹐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十八公里之宝山(又名攒宫山)。
- 拼音liù
- 注音ㄌㄧㄡˋ,ㄌㄨˋ
- 笔划4
- 繁体六
- 五笔UYGY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数词(1) 五加一的和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六主律。——《易·本命》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2)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3) 《易》卦之阴爻称为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说文》(4) 又如:初六(由下而上的第一个阴爻);上六(最上一个即第六个阴爻);六爻(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每三爻会成一卦。两卦即是六爻);六出(雪花。因呈六角形)(5) 六次六黜清能,六进否劣。——《晋书·杜预传》名词(1)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其黄钟清用“六”字。——《宋史》(2) 古国名 。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楚人灭 六。——《左传·文五年》(3) 姓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