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具的词语

  • 101、修具:犹赴宴。具,指酒肴。
  • 102、凶具:棺材。
  • 103、刑具: 刑具xíngjù (1) 用刑的器具,如夹棍、绞架等 英 instruments of torture
  • 104、械具: 机械工具。 刑具。
  • 105、写具:书写。
  • 106、笑具:笑柄﹐笑料。亦指取笑﹑嘲弄的对象。
  • 107、席具:铺垫用具。
  • 108、武具: 军事器具;武器。
  • 109、卧具: 卧具wòjù (1) 睡觉时用的被褥、枕头等 英 bedding
  • 110、文具:(名)指笔、墨、纸、砚等用具。
  • 111、网具:由网片和纲索﹑浮子﹑沉子及其他附属工具等组成的网鱼工具。按作业方式和结构分,主要有拖网﹑围网﹑刺网﹑张网﹑敷网﹑建网﹑抄网﹑掩网等类。亦省称"网具"。
  • 112、网渔具:由网片和纲索﹑浮子﹑沉子及其他附属工具等组成的网鱼工具。按作业方式和结构分,主要有拖网﹑围网﹑刺网﹑张网﹑敷网﹑建网﹑抄网﹑掩网等类。亦省称"网具"。
  • 113、挽具: 挽具wǎnjù (1) 套在牲畜身上拉车的器具 英 harness
  • 114、完具:完整;完备。
  • 115、玩具: 玩具wánjù (1) 儿童游戏时用的物品 英 toy;plaything (2) 做游戏用的器械 例 孩子们过圣诞节要买些什么玩具? 英 game
  • 116、顽具: 1.玩具。顽,通"玩"。
  • 117、铜面具:古代将士出征时常戴之以作防护和威慑敌人的铜制面具。
  • 118、条具: 分条开列;分条陈述。旧题宋·梅尧臣《碧云騢》:“于是遵等归,条具日月、姓名及物多少。” 犹条陈。指公文。
  • 119、填具: 填写具呈。
  • 120、田具: 1.狩猎用具。 2.农具。
  • 121、胎具: 1.也叫胎模。制造土模﹑砂型或某些产品时所依据的模型。 2.也叫胎模。按产品规格﹑形状制造的模具。
  • 122、索具: 索具suǒjù (1)见“帆具” 英 rigging
  • 123、书具: 书具shūjù (1) 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英 writing materials;stationary
  • 124、受具:佛教语。"受具足戒"或"受具戒"的略语。具足戒,指比丘所受之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所受之五百戒。
  • 125、寿具:寿材。
  • 拼音
  • 注音ㄐㄩ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WU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2)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具,供置也。——《说文》具,备也,办也。——《广韵》以食具告。——《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官备则具备。——《礼记·祭统》寿为具召武帝显。——《汉书·何武传》礼举仪具。——张衡《东京赋》具器械。——《孙子·谋攻》故人具鸡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3) 又如:具食(准备食物);具觞(备酒。觞:酒杯);具状(备办词状;写状子);具禀(备办上报的文件);具覆(备办回复的文件)(4) 写,题李具状求在狱。—— 清· 方苞《狱中杂记》(5) 又如:具草(拟稿,起草);具衔(题写官衔);知名不具;具结检验(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具保证,以免对尸体、现场等进行检验)(6) 具备,有具乎其前。——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各具情态。——明· 魏学洢《核舟记》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7) 又如:具寿(和尚的通称。师父呼弟子或长老呼少年和尚时常用。具有尽其寿命及法身慧命的意思);具眼(具有鉴别事物的见识和能力);具足(具备)(8) 判决;定案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名词(1) 用具;器械实战之具。——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奉生送死之具。——《史记·货殖列传》虑患之具。——宋· 苏轼《教战守》(2) 又如:具器食(用食具盛放的便餐);具理(瓶罐之类的器皿);农具;文具;刑具;卧具;茶具;道具;餐具;量具(3) 才能;才干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干诚之具。——明· 刘基《卖柑者言》(4) 酒席今有贵客,为具召之。——《史记》(5) 饭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则佐长者视具。——《礼记·内则》。注:“馔也。”分曹携具。——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副词(1) 完备;详尽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2) 又如:具述(详细叙述);具言(详细说明);具考(详细推问);具论(详细讨论);具告(详细上告)(3) 假借为“俱”。都;全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火烈具扬。神具醉止。——《诗·小雅·楚茨》莫怨具庆。具馔于西塾。——《仪礼·士冠礼》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墨子·备梯》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荀子·修身》具答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具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具对所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4) 又如:具悉(完全了解);具然(自足的样子)量词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如:一具尸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