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兽的词语

  • 51、庭兽:即獬豸。传说中的神兽,有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于朝廷。庭,通"廷"。
  • 52、四兽: 1.古人以龙﹑虎﹑凤﹑龟四兽为动物之首,阴阳家则附会成天上苍龙﹑白虎﹑朱鸟﹑玄武四星宿。 2.指虎﹑豹﹑熊﹑罴。
  • 53、庶兽:传说中的异兽名。
  • 54、神兽: 神异之兽。
  • 55、三角兽: 古代传说中祥瑞之兽。
  • 56、轻兽:奔走迅捷的野兽。
  • 57、青兽: 1.传说中的兽名。也称双双。 2.礼服上的蜼兽形的纹饰。 3.喻苍翠奇异的山岭。
  • 58、木兽: 1.木制的兽。 2.谓林中野兽。
  • 59、毛兽: 1.指四象中的白虎。古代二十八宿体系中﹐西方七宿为虎象﹐因用以借指西方。
  • 60、灵兽:祥瑞之兽。
  • 61、金兽:指金色虎首形铺首。指兽形的香炉。 铜镜上兽形花纹。 古台名。汉建安十八年﹐曹操建于邺城西北。
  • 62、槛兽: 笼中之兽。喻失去自由者。
  • 63、家兽: 即家畜。 狗的异名。
  • 64、火光兽: 古代传说中夜间能发光的异兽。
  • 65、归兽:将战备用的牛马放回山野。谓解除军备,恢复和平。
  • 66、红兽:指烧红的兽炭。晋羊琇性豪侈,用炭屑和作兽形,用以温酒,当时豪贵,竞相仿效。见《晋书.外戚传.羊琇》。亦指火炉。
  • 67、二兽: 指麒麟与凤凰。
  • 68、石兽: 1.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兽形石雕。其种类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级。
  • 69、毒兽: 1.恶兽,猛兽。
  • 70、畜兽:指家畜。
  • 71、百兽:众兽。
  • 72、白兽:即白虎。西方七宿。
  • 73、虐老兽心:比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 74、鸟兽率舞:谓音乐和谐之声感动群兽相率起舞。
  • 75、做鸟兽散: 意为聚集着的一群人慌张而狼狈地四散逃开,像丛林中的鸟群或兽群,受到惊吓后散开了。
  • 拼音shòu
  • 注音ㄕㄡ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ULG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2)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兽,守备者。——《说文》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兽毛虫总号。——《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兽,狐狼之属。——《周礼·庭氏》注大兽公之。——《周礼·兽人》搏兽于敖。——《诗·小雅·车攻》猛兽步高岗。——曹操《却东西门行》兽同足者而俱行。——《战国策·齐策》山有猛兽。——《淮南子·说山训》山深而兽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3) 又如:兽目(野兽的眼睛);兽工(殷制天子六工之一。即治皮革的工匠);兽人(居心险恶、有如禽兽之人);兽骇(兽类受惊时狂奔乱窜);兽吻(门环上的装饰物;虎口);兽臣(古官名。掌管山泽、田猎之事);兽头大门(豪门显贵、宫殿寺观之正门上的门环,一般用铜制或鎏金的兽头铺首,故称);兽铤(兽疾走)(4) 干肉实兽于其上,东首。——《仪礼》(5) 唐人因避唐高祖李渊祖李虎讳,往往把虎字改作“兽” 。如:兽口(虎口);兽吻(虎口);兽君(虎的别称)形容词(1) 比喻野蛮、残忍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周礼·夏官·大司马》(2) 又如:兽心;兽欲;兽行(比喻极端野蛮残忍、丧失人性的行为)(3) 兽形的 。如:兽材(雕绘兽形的柱子);兽面(兽形的面具);兽侯(画有兽形的射靶);兽铠(饰有兽首之形的铠甲);兽舰(船体雕饰兽形的战舰);兽炉(兽形的香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