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军的词语

  • 101、小军: 兵卒。 指戏剧演出中跑龙套的人。
  • 102、小军鼓: 见“小鼓 ”。
  • 103、小军机: 清代军机处章京的俗称。
  • 104、西北野战军: 词语解释⒈  见“第一野战军”。
  • 105、西点军校:西点军校(West Point),即美国陆军学院(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又被称为美国陆军军官学院,是美国的第一所军事学校,位于纽约州西点(哈德逊河西岸),总面积约6千5百公顷。
  • 106、香军: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等利用宗教形式组织的农民起义武装。以红巾为号,时皆谓之"红军"。因其烧香拜佛﹐亦称"香军"。参阅《明史.韩林儿传》。
  • 107、新军: 春秋·晋国军队建制名。 新编的军队。 生力军。多喻指朝气蓬勃的新的群体。 指清朝末年编制训练的新式陆军。
  • 108、新四军军歌: 词语解释⒈  陈毅原词,集体改编,何士德曲。创作于1939年。歌曲表现新四军驰骋纵横、英勇杀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 109、新四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是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主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同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110、雄军: 1.雄兵。
  • 111、退军: 1.撤退军队。 2.指撤退的军队。
  • 112、太平军西征: 词语解释⒈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派胡以晃、赖汉英等率军西征,夺取长江中游各省以巩固天京。西征军先后攻克安庆、九江、汉口、武昌等地,多次大败湘军。经过将近三年的艰苦斗争,西征军控制了湖北东部和江西、安徽大部地区,发展了革命力量。
  • 113、天军: 1.帝王的军队。 2.称太平天国的军队。 3.星名。
  • 114、土军: 犹土兵。
  • 115、上军:古代军队编制的称谓。古军制分上军﹑中军﹑下军,以中军为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
  • 116、石手军:善以手投石击敌的队伍。
  • 117、三将军:指三军的主帅。
  • 118、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词语解释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sān jun1 yì dé ,yī jiāng nán qiú ]⒈  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谓将才难得。亦泛指人才难得。国语辞典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sān jūn yì dé yī jiàng nán qiú ]⒈  (谚语)​比喻将才难得。引《三国演义·第七〇回》:「『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张郃虽然有罪,乃魏王所深爱者也,不可便诛。」
  • 11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词语解释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sān jun1 kě duó shuài ,pǐ fū bú kě duó zhì ]⒈  语出《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何晏集解:“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国语辞典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sān jūn kě duó shuài 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⒈  (谚语)​比喻人若坚守意念,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他的志气。引《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
  • 120、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词语解释⒈  三军:指军队;夺:指打击;气:士气;心:决心。用兵作战首先要设法削弱敌人的士气,扰乱和动摇敌将的决心。
  • 121、三军暴骨:形容战败,使军士尸横战场。
  • 122、三军: 三军sān-jūn (1) 军队的统称 例 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英 the army (2) 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指陆军、空军、海军 英 the three armed services
  • 123、散军: 1.遣散军士。 2.将东西分发给士兵。
  • 124、生力军: 生力军shēnglìjūn (1) 原指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比喻新投入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人员 例 青年人在各条战线上都要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英 fresh activists
  • 125、舍军保帅: 词语解释⒈  舍:舍弃;车、帅:中国象棋的两种棋子。“车”表示战车,“帅”表示军中主将。比喻为了保护主要的而舍弃次要的。
  • 拼音jūn
  • 注音ㄐㄩㄣ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PLJ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2) 同本义军,圜围也。——《说文》军,围也。——《广雅》军于庐柳。——《国语·晋语》(3) 注:“犹屯兵粮储也。”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4) 攻杀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5) 指挥作战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7) 从军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名词(1) 军队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军已近寨。军中发枪之号。(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全军为上。——《孙子·谋攻》破军次之。(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6) 士兵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今为宋江军。(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12) 阵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