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冠的词语

  • 51、鸡冠: 雄鸡头上的肉冠。 草本植物名。一年生,花状如鸡首之肉冠。
  • 52、虎冠之吏:指凶狠残暴的官吏,虽穿衣戴帽却凶残如虎。
  • 53、虎而冠者:意思是穿衣戴帽的老虎。比喻凶残如虎之人。出自《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 54、挂冠神武: 词语解释⒈  指辞官隐居。
  • 55、高祖冠:冠名。以竹皮为之,帽后有尾如鹊尾。
  • 56、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词语解释⒈  简称“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心肌缺血的心脏病。分隐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硬化四类。隐性冠心病无症状表现,仅心电图出现变化;心绞痛以胸骨后部突然发生压榨感或疼痛为特点,并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在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5分钟;心肌梗死是以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为特点;心肌硬化是心肌长期缺血后形成,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其突出表现。
  • 57、桂冠诗人: 词语解释⒈  英国王室御用诗人的称号。源于古代希腊人用月桂树叶编成冠冕,赠予有名的英雄或诗人。桂冠诗人领取宫廷津贴,写作应景诗。
  • 58、冠盖云集: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形容到会的官吏很多
  • 59、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词语解释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 ]⒈  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证解释⒈  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艺文类聚》卷四一引 三国 魏 曹植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閒;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60、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词语解释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⒈  亦作“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引证解释⒈  亦作“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子,走过李树下不要举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引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元 秦简夫 《东堂老》楔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请老兄另托高贤,小弟告回。”明 陆采 《明珠记·抄没》:“深感将军好意,争奈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相公男子,妾身女人,虽则结为义父,难免外人议论。”《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张胜 道:‘使不得!第一家中母亲严谨;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要来 张胜 家中,断然使不得。’”国语辞典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guā tián bù nà lǚ 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⒈  经过瓜田时,不弯身穿鞋;走过李树下面,不举手整理帽子。语出汉·无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后比喻避免招惹嫌疑。明·陆釆。引《明珠记·第一七出》:「深感将军好意,争奈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相公男子,妾身女人,虽则结为义父,难免外人议论。」
  • 61、冠带之国:冠带之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冠带:帽子,带子。
  • 62、冠名权:指体育比赛或其他活动把名字卖给想做广告的企业或厂家,出资赞助的后者可以利用比赛或其他活动宣传、介绍自己的权利。
  • 63、冠絶: 词语解释冠絶[ guàn jué ]⒈  居于首位;独一无二。国语辞典冠绝[ guàn jué ]⒈  无人比得上。引《聊斋志异·卷一·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
  • 64、冠绝当时: 词语解释⒈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 65、豺狼冠缨: 词语解释⒈  豺狼:比喻坏人;冠缨:古代官吏的装束。比喻坏人作官掌权。
  • 66、王冠: 王冠wángguān (1) 象征国王身分、权力的帽子 英 imperial crown;royal crown
  • 67、南冠: 南冠nánguān (1) 俘虏的代称 英 captive (2) 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 68、冠军: 冠军guànjūn (1) 泛指第一名的称号 例 拳击冠军 英 champion
  • 69、鶡冠: 1.以鹖羽为饰之冠。武官之冠。 2.隐士之冠。《文选.刘孝标》:"至于鹖冠瓮牖,必以悬天有期。"李善注:"《七略》鹖冠子者,盖楚人也,常居深山,以鹖为冠,故曰鹖冠。"
  • 70、豸角冠:即獬豸冠。
  • 71、豸冠:即獬豸冠。 借指纠察﹑执法的官员。
  • 72、衣冠盛事:指仕宦之家为人称羡的美事。
  • 73、妃冠服制: 妃冠。
  • 74、椶冠:棕制的帽子。《明史·隐逸传·杨恒》:“﹝ 恒 ﹞閲十年退居 白鹿山 ,戴椶冠,披羊裘,带经耕烟雨间,啸歌自乐,因自号 白鹿生 。”
  • 75、缁布冠:古代士与庶人常用的一种冠。古人行冠礼,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
  • 拼音guān,guàn
  • 注音ㄍㄨㄢ,ㄍㄨ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PFQF

基本释义

guān名词(1) (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2) 同本义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冠至尊也。——《礼记·问丧》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4) 顶端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7) 如:鸡冠(8) 另见guànguàn动词(1) 戴;戴帽子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5) 加在前头 。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名词(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3) 排于首位的事例 。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如:夺冠(5)冠词的简称(6) 另见guā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