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冰的词语
- 301、励志冰檗:指坚定意志,竭尽全力。
- 302、饮冰食檗:檗:黄檗,一种落叶乔木,味苦。喝冷水,吃苦涩的黄檗。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也作“饮冰茹檗”。
- 303、饮冰吞檗: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语本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 304、饮冰茹檗: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 305、含冰茹檗:檗,黄檗。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同“饮冰食檗”。
- 306、含冰茹蘗: 犹言饮冰食蘗。比喻孤洁清苦的生活。蘗,黄蘗。
- 307、伐冰: 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因以“伐冰”称达官贵族。
- 308、鹅管冰:鹅管石。
- 309、堆冰: 堆冰duībīng (1) 由大小浮冰推挤在一起形成混杂体的海上冰块 英 pack ice
- 310、冻冰: 冻冰dòngbīng (1) 水受冷凝结成冰 英 freeze
- 311、滴水成冰: 滴水成冰dīshuǐ-chéngbīng (1) 形容天气严寒 例 任你滴水成冰的天气,少不得向水孔中洗瀚污秽衣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英 freezing cold
- 312、蹈冰:踏冰。喻危迫。
- 313、弹冰:弹奏弦乐器。古人谓以冰蚕之丝制为冰弦,故称。
- 314、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 315、赐冰:谓盛暑时天子以冰赐臣。
- 316、淖冰:以药石消融冰冻,为古代的一种方术。
- 317、春冰: 春天的冰。因其薄而易裂,多喻指危险的境地或容易消失的事物。
- 318、垂冰:下垂的冰柱。
- 319、椎冰: 1.砸冰。
- 320、炊沙镂冰:炊沙不能成饭,刻冰不能作器。比喻徒劳无功。
- 321、重冰:指厚的冰层。
- 322、常坚冰:传说中的一种冰,虽盛暑,终不消。
- 323、层冰:犹厚冰。
- 324、刨冰: 将冰刨碎,拌以糖水或果汁的冷食。 参见:鑤冰
- 325、浮冰块: 浮冰块fúbīngkuài (1) 海面上或其他水面上的大片浮冰 英 floe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6
- 繁体冰
- 五笔UIY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2) 同本义冰,水坚也。——《说文》履霜坚冰至。——《易·坤》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冰,水为之。——《荀子·劝学》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4) 冰人,即媒人 。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5) 姓动词(1) 结冰,冻结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3) 使感到极冷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4) 又如:这水冰手形容词(1) 冷,凉 。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如:冰糖(3) 清白,晶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查看更多]
B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