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冰的词语

  • 126、夏虫不可言冰: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 127、夏虫不可语冰:语:谈论。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 128、夏虫疑冰: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 129、夏虫语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 130、冰谿: 1.亦作"冰溪"。 2.结冰的溪流。 3.指清凉的溪水。
  • 131、冰屑悉索: 形容白色的物品像碎掉冰渣那样的晶莹而且索索有声。
  • 132、熙冰:晶亮的冰。
  • 133、夕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后以"夕冰"喻因重任在身而心焦如焚。
  • 134、如屣薄冰: 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履:践、踩、踏。
  • 135、玉祥卧冰:王祥为了让母亲吃到活鱼,就以自己的体温把冰块融化,以便抓鱼。常以此语来子女赞扬孝顺父母。
  • 136、王祥卧冰:比喻事亲至孝。
  • 137、卧冰: 1.见"卧冰求鲤"。
  • 138、婿玉翁冰: 称赞岳丈与女婿的词语。
  • 139、委冰: 请托媒人。冰,冰人,媒人。
  • 140、陷冰丸:能使冰融解的弹丸。
  • 141、瓦解冰消: 瓦解冰消wǎjiě-bīngxiāo (1) 指消灭与溃败如瓦破裂,如冰化消 英 dissolve
  • 142、瓦解冰销: 见“瓦解冰泮 ”。
  • 143、听冰: 1.传说狐性好疑﹐故渡冰辄听﹐冰下无水乃过。典出《水经注.河水一》引晋郭缘生《述征记》:"盟津﹑河津恒浊﹐方江为狭﹐比淮济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后遂以"听冰"谓多虑或处事慎重。
  • 144、甜冰:宋杨万里《春菜》诗:'雪白芦菔非芦菔,吃来自是辣底玉;花叶蔓菁非蔓菁,吃来自是甜底冰。'后以'甜冰'指蔓菁。
  • 145、雪虐冰饕: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 146、势如冰炭: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147、冰炭同器: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 148、冰炭相爱: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149、炭冰: 1.炭热而冰冷。喻不能相容。
  • 150、碎冰: 碎冰suìbīng (1) 混有水的成碎块状的冰 英 trash ice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UIY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2) 同本义冰,水坚也。——《说文》履霜坚冰至。——《易·坤》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冰,水为之。——《荀子·劝学》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4) 冰人,即媒人 。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5) 姓动词(1) 结冰,冻结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3) 使感到极冷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4) 又如:这水冰手形容词(1) 冷,凉 。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如:冰糖(3) 清白,晶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