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函的词语
- 26、崤函:崤山和函谷关的合称。在军事地位上,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险要之地。
- 27、殽函:殽山和函谷关的并称。相当于今陕西省潼关县以东至河南省新安县一带。
- 28、献纳函: 接受臣民所投书奏、呈文等的匣子。
- 29、犀函:即犀甲。函,铠甲。
- 30、潼函:潼关和函谷关的并称。
- 31、通函:通知事项的函件。
- 32、天函:自然界的秘密。
- 33、肃函: 1.恭敬地上书。旧时致函尊长或朋辈较尊者之用语。
- 34、私函: 1.私人的书信;秘密信件。
- 35、书函: 书函shūhán (1) 书信 例 书函往来 英 letter (2) 书套 英 slipcover
- 36、手函: 手函shǒuhán (1) 亲笔写的信 英 autograph letter
- 37、诗函: 1.置于封套中的诗稿。
- 38、施函:将一段木头挖成空心制成的桶。
- 39、楸函:棺材。
- 40、琼函: 1.指道书。
- 41、签函:书卷的签牌与封套。泛指书籍。
- 42、麒麟函:收藏韩麒麟碑文的枕函。
- 43、木函:木匣。
- 44、密函:秘密信函。
- 45、鸾函:对人所藏书卷的敬称。
- 46、龙函:诏书。
- 47、龙章凤函:喻文采炳焕。
- 48、类函:类书的汇集。常用为类书名。如《唐类函》﹑《渊鉴类函》等。
- 49、琅函:书匣的美称。 指道书。 犹华翰。
- 50、来函: 来函láihán (1) 来信 英 letter that has come in;incoming letter
- 拼音hán
- 注音ㄏㄢˊ
- 笔划8
- 繁体函
- 五笔BIBK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2) 同本义圅,舌也。——《说文》若合而函吾中。——《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口上曰臄,口下曰圅。——《通俗文》噱,圅舌也。——《广雅·释亲》(3) 盛物的匣子、套子函封之。——《战国策·燕策》函封。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4) 又如:剑函;镜函(5) 传达消息或指示的信件(古代寄信用木函) 。如:函仪(信件礼物);函章(信件公文);函片(信件);函札(书信)(6) 邮政 。如:函购(7) 信封发函伸纸,…。——《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8) 铠甲函,铠也。——《广雅》(9) 又如:函人(制造铠甲的工人)动词(1) 包含;容纳席间函丈。——《礼记·曲礼》。注:“容也。”夫函牛之鼎沸。——《淮南子·诠言》。注:“受一牛之鼎也。”以函夏之大汉兮。——《汉书·扬雄传》。注:“包容也。”函之如海。——《汉书·叙传》。注:“读与含同。”臣蜯函珠。——张衡《南都赋》(2) 又如:函夏(包函诸夏。意指中国全部);函括(包含,包括);函盖(包含;概括)(3) 容纳 。如:函牛(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函受(犹容纳;包容);函育(容纳化育);函席(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4) 用匣子或封套装盛函梁君臣之首。——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5) 又如:函匣(谓置物于匣中);函封(用匣子盛而封之);函首(用匣子装盛人头)(6) 致函;去信 。如:函请(用书信请求或邀请);函调(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函邀(用书信方式进行邀请)(7) 陷入若合而函吾中,吾上下必败其左右。——《国语·楚语上》形容词(1) 宽阔伊兹都之函宏。——左思《吴都赋》。注:“宽大也。”(2) 又如:函弘(广大。弘,或作宏) [查看更多]
H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