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凿的词语

  • 1、凿井得铜奴得翁:谓事出偶然﹐意外巧合。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引汉应劭《风俗通》﹕"河南平阴庞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失其父。时俭三岁﹐弟纔襁抱耳。流传客居﹐庐里中凿井﹐得钱千余万﹐遂温富。俭作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仓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余﹐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灶下助厨﹐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客罢﹐婢语次说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说不可道也。穷志(诘)具白。母谓婢试问其形状。奴曰﹕'家居邺时﹐在富乐里宛西﹐妇艾氏女﹐字阿横﹐大儿字阿嶷﹐小儿曰越子。时为县吏﹐为人所略卖。阿横右足下有黑子﹐右胲下赤志如半栉。'母曰﹕'是汝公也。'因下堂相对啼泣﹐儿妇前为汝公拜﹐即洗浴身见衣被﹐遂为夫妇如初。时人为之语曰﹕'庐里诸庞﹐凿井得铜﹐买奴得公。'"
  • 2、虎凿:北方方言,形容做事鲁莽,不假思索,不顾后果的蛮干。
  • 3、实打实凿:东北方言。指实心实意、不遗余力。
  • 4、钻凿:犹言钻谋。
  • 5、造凿:造作,做作。
  • 6、修凿: 修凿xiūzáo (1) 以尖利工具将石头表面平整并使光滑 例 修凿花岗岩块 英 point (2) 在建筑石料的表面錾出一些斜交平行沟纹以进行修整 英 boast
  • 7、五凿: 犹五情。指喜、怒、哀、乐、怨。
  • 8、碻凿:真实;确实可靠。
  • 9、六凿:指耳﹑目等六孔。《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成玄英疏:"凿﹐孔也。"清曹寅《夜饮和培山眼镜歌》:"人生六凿宜藏用﹐五官首出司明重。"一说﹐犹六情。喜﹑怒﹑哀﹑乐﹑爱﹑恶。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谓六情攘夺"。
  • 10、空凿:中空;空洞。
  • 11、金凿:指箭。
  • 12、椎凿: 1.槌子和凿子。 2.用槌子锤,用凿子凿。 3.比喻乖违不合。
  • 13、崭凿:开凿;挖掘。崭,通"錾"。
  • 14、不凿: 谓谷未精舂。
  • 15、圆凿方纳:圆的榫头插不进方的榫眼。比喻不合拍,不能对接。
  • 16、言辞凿凿: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 17、半天凿空: 表示不知道的东西随便乱讲。
  • 18、人言凿凿:指人们议论确有其事。
  • 19、言之凿凿: 言之凿凿yánzhī-záozáo (1) 凿凿:确实。讲得非常确实 例 言之凿凿,确可信据。——《聊斋志异·段氏》 英 say sth. with certainty
  • 20、凿空指鹿:指鹿为马 zhǐlù-wéimǎ[call a stag a horse—deliberately misrepresent]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21、凿空立论:凿空:缺乏根据,牵强附会。比喻本来缺乏根据,却挖空心思穿凿附会地作出论断。
  • 22、凿石索玉:凿:打孔;索:求。为了找到玉而凿石头。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 23、凿子: 凿子záozi (1) 一种工具,具有短金属杆,并在一端有锐刃,常用锤子敲打以凿、刻、旋或其他切削动作削去各种材料的表面 英 chisel
  • 24、凿脱: 1.谓穿凿附会造成失误。
  • 25、凿印:刻印的一种方法。指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刻凿印文。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之间。多数是将军印和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后人仿效﹐而形成一种刻法。
  • 拼音záo
  • 注音ㄗㄠ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OGUB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2) 同本义凿,穿木也。——《说文》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宋· 沈括《梦溪笔谈》(3) 又如:凿巾(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正对口部的位置,剪开一通孔);凿穴(开造洞穴)(4) 挖掘;开凿凿地为坎。——《汉书·李广苏建传》水凿之穴。——宋· 沈括《梦溪笔谈》水凿之处。千锤万凿出深山。——明· 于谦《石灰吟》(5) 又如:凿溉(开渠灌溉);凿龙(开凿龙门。指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凿饮(掘井而饮)(6) 开通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史记·张骞列传》(7) 穿凿附会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孟子·离娄下》(8) 又如:凿说(穿凿附会之说);凿脱(穿凿附会造成失误);凿言(穿凿附会地说)(9) 戳,用手指头猛地一推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栗暴。——《水浒全传》(10) 舂米使之精白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左传·桓公二年》(11) 又如:凿八(指捣米一石,可得八斗)(12) 引申为冲刷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梦溪笔谈》(13) 敲击,捶打(14) 又如:凿得生疼;凿了三下名词(1) 凿子其次用钻凿。——《汉书·刑法志》凿齿持盾。——《山海经·海外南经》释椎凿而上。——《庄子·天道》(2) 又如:平凿;圆弧凿;菱形凿(3) 古代用以施行黥刑的刑具。因指黥刑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庄子》(4) 孔窍 。如:凿眼(眼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