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凿的词语
- 76、涉海凿河:渡过海去开河道比喻事情无法成功
- 77、烧牛凿城: “烧牛凿城1”是说战国时齐国人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救国救命的事迹,用以形容棋局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 78、凿枘: 凿枘záoruì (1) 比喻互相投合。凿,榫眼;枘,榫头 英 get along;agree
- 79、圆凿方枘: 圆凿方枘yuánzáo-fāngruì (1) 圆凿,指圆的卯眼;方枘,指方的榫头。圆孔不能容纳方榫头,比喻彼此不能相合 英 like a square tenon for a round mortise——at variance with each other
- 80、圜凿方枘: 圜凿方枘huán záo fāng ruì (1) 圆凿,指圆的卯眼;方枘,指方的榫头。圆孔不能容纳方榫头,比喻彼此不能相合 英 like a square tenon for a round mortise——at variance with each other
- 81、万枘圆凿:(‘凿’也有读zuò的)《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铻而难入。 ’意思是说,方榫头和圆卯眼,两下合不起来。形容格格不入。也说圆凿方枘。
- 82、凿枘圆方:凿:榫眼;枘:榫头。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 83、凿枘不投: 凿是指榫眼·枘是指榫头·凿枘不投意同圆凿方枘·也作枘凿.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起来·比喻格格不入·。
- 84、凿圆枘方: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同“方枘圆凿
- 85、方枘圜凿: (‘凿’也有读zuò的)《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铻而难入。 ’意思是说,方榫头和圆卯眼,两下合不起来。形容格格不入。也说圆凿方枘。
- 86、枘圆凿方: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 87、枘凿冰炭: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
- 88、枘凿方圆: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 89、枘凿: 《楚辞•九辩》:“圜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 90、确凿不移:确凿:真实有凭据。移:变动。真实可靠,不容怀疑。
- 91、确凿: 确凿quèzáo (1)真实;确实 例 确凿的证据 英 conclusive;authentic
- 92、凿窍: 1.开洞。 2.指开通七窍。语本《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唐许敬宗《谢敕书表》﹕"伏开瑶检﹐等凿窍而睹虹霓。"宋洪迈《夷坚乙志.玉华侍郎》﹕"帝凿窍而丧魄﹐蛇画足而失杯。"后用为斫丧天真的意思。
- 93、窍凿: 1.洞穴。
- 94、牵凿:牵强穿凿。
- 95、铺凿:铺张﹑穿凿。
- 96、凿坯: 见“凿坏 ”。
- 97、批凿:检验确实。
- 98、凿培: 1.凿穿墙壁。
- 99、脑凿子:即栗暴。
- 100、凿楹纳书: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 拼音záo
- 注音ㄗㄠˊ
- 笔划12
- 繁体鑿
- 五笔OGUB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2) 同本义凿,穿木也。——《说文》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宋· 沈括《梦溪笔谈》(3) 又如:凿巾(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正对口部的位置,剪开一通孔);凿穴(开造洞穴)(4) 挖掘;开凿凿地为坎。——《汉书·李广苏建传》水凿之穴。——宋· 沈括《梦溪笔谈》水凿之处。千锤万凿出深山。——明· 于谦《石灰吟》(5) 又如:凿溉(开渠灌溉);凿龙(开凿龙门。指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凿饮(掘井而饮)(6) 开通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史记·张骞列传》(7) 穿凿附会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孟子·离娄下》(8) 又如:凿说(穿凿附会之说);凿脱(穿凿附会造成失误);凿言(穿凿附会地说)(9) 戳,用手指头猛地一推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栗暴。——《水浒全传》(10) 舂米使之精白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左传·桓公二年》(11) 又如:凿八(指捣米一石,可得八斗)(12) 引申为冲刷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梦溪笔谈》(13) 敲击,捶打(14) 又如:凿得生疼;凿了三下名词(1) 凿子其次用钻凿。——《汉书·刑法志》凿齿持盾。——《山海经·海外南经》释椎凿而上。——《庄子·天道》(2) 又如:平凿;圆弧凿;菱形凿(3) 古代用以施行黥刑的刑具。因指黥刑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庄子》(4) 孔窍 。如:凿眼(眼线)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