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刑的词语

  • 101、连刑:犹连坐。
  • 102、礼刑: 1.谓使刑罚合乎礼法。 2.礼仪与刑罚。
  • 103、理刑: 1.掌理刑法。 2.指掌理刑法之官。
  • 104、军刑:军中的刑罚。
  • 105、积刑: 1.指河流。
  • 106、火刑: 火刑huǒxíng (1) 将人绑在柱上用火烧死的刑法 英 stake (2) 烧死或用火烧拷问 英 fire
  • 107、行刑: 行刑xíngxíng (1) 执行刑罚,特指执行死刑 例 行刑者先俟于门外。——清·方苞《狱中杂记》 英 carry out a death sentence (2) 又 例 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 108、国刑: 1.城中施行的刑罚。 2.国家的刑律。
  • 109、过刑:滥用刑罚。
  • 110、繁刑: 1.繁苛的刑罚。
  • 111、追刑:谓追加刑罚。
  • 112、断刑: 1.判刑。
  • 113、大刑: 大刑dàxíng (1) 残忍的刑具 英 instruments of torture (2) 残酷的刑罚 英 cruel torture
  • 114、攒刑: 1.见"攒形"。
  • 115、重刑: 1.重的刑罚。 2.加重刑罚;施以严刑。 3.犹慎刑。谓不轻易用刑。
  • 116、薄刑: 1.轻罪;轻刑。 2.减损刑罚;不以刑罚为重。
  • 117、百刑:各种刑罚。
  • 118、八刑:周代对八种犯罪行为所施加的刑罚。《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婣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后来总称刑政为八刑。
  • 119、问刑官:审判官。
  • 120、刑理:刑法;法律。
  • 121、刑坐:犹连坐。谓旧时犯法者的家属﹑亲族和邻居等连带受刑罚。
  • 122、刑谳:议罪定案。
  • 123、刑者: 1.受刑的人。 2.特指受宫刑的人。
  • 124、刑席:清代官署中主办刑事判牍的幕友,俗称刑名师爷。
  • 125、刑民:受刑之民。
  • 拼音xíng
  • 注音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GAJH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同本义利用刑人。——《易·蒙》。注:“兑折为刑。”刑人之父子也。——《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杀戮之谓刑。——《韩非子·二柄》阴为刑。——《易·本命》阴将始刑。——《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刑马作誓。——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2) 又如:刑牛(古代盟誓时作牺牲用的牛);刑牲(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刑马(古代结盟要杀马歃血,立誓为信,称“刑马”)(3) 惩罚刑其长吏。——《史记·陈涉世家》五人之当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彼于刑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从而刑之。——《孟子·梁惠王上》(4) 又如:刑吏(行刑的吏卒);刑民(受刑之民);刑臣(古时指受过宫刑的阉人。即后来的宦官,太监)(5) 征讨 。如:刑殄(征讨消灭)名词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刑者,恶之末也。——《管子·心术》五刑者,五常之鞭策也。——《白虎通》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说苑·政理》严断刑罚。——《左传·昭公六年》。疏:“对文则加罪为刑,收赎为罚。散则刑罚通也。”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怒而滥用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因摸地上刑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1) 又如:死刑;徒刑;刑均(受到同样的刑罚);刑劫(滥用刑罚。刑,刑罚;劫,挟持);刑杖(刑具,行刑用的棍棒)(2) 通“形”。形容,形体死生因天地之刑。——《国语·越语》夫諒彊之国,必先争谋、争刑、争权。——《管子·霸言》凡乱者刑名不当也。——《吕氏春秋·正名》(3) 通“型”。法式,典范,榜样刑于寡妻。——《孟子·梁惠王上》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诗·周颂·我将》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管子·侈靡》(4) 星相术语 。如:刑克(刑妨,刑蹇。谓三刑,五行相克);刑害(三刑六害的合称);刑冲(指地支中相妨害的两类情况)(5) 刑具 。如:动刑;上刑;大刑(6)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