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则的词语
- 5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有过失或缺点则改正﹐无则用以自勉。本用于自省其身。后多用于指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指责时所持态度。
- 52、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强则国强,汉语词语,意思是执行法律的人依法行事,那么国家就强大。
- 53、污染者负担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全称为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
- 54、出则谦谦以自悔: 离开时要谦冲内敛。
- 55、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 56、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词语解释⒈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国语辞典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yī zé yǐ xǐ yī zé yǐ jù ]⒈ 一方面因父母的高寿而喜悦,一方面因父母的年老而戒惧害怕。语出后也用来形容既使人高兴又使人忧惧的事情。引《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那颜氏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所喜者,阿寄回来,所惧者,未知生意长短若何?」
- 57、一则一,二则二: 同“一是一,二是二”。
- 58、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词语解释⒈ 指凡有缺点错误被人指出应该改过,没缺点、错误就用以勉励自己。
- 59、衣则成人,水则成田: 词语解释衣则成人,水则成田[ yī zé chéng rén,shuǐ zé chéng tián ]⒈ 比喻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作用。引证解释⒈ 比喻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作用。引宋 陈亮 《问答下九》:“萧何、娄敬 盖亦知天下之势而已,而未知圣人本末具举之道,故使论者犹有疑焉。且谚有云:‘衣则成人,水则成田。’此岂有内外轻重之异哉?世儒之论所未及也。”
- 60、有典有则:意指可供依据的法则和制度。
- 6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词语解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⒈ 有过失或缺点则改正,无则用以自勉。本用于自省其身。后多用于指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指责时所持态度。引证解释⒈ 有过失或缺点则改正,无则用以自勉。本用于自省其身。后多用于指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指责时所持态度。引《论语·学而》:“曾子 曰:‘吾日三省吾身。’”宋 朱熹 集注:“曾子 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冷眼观》第一回:“我这旧社会的怪事,正是那新前途的阻力,不可不叫大家知道知道,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五:“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 中国 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国语辞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yǒu zé gǎi zhī wú zé jiā miǎn ]⒈ 有缺失就加以改正,没有就勉励自己小心不要犯错。引《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句下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62、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词语解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yǒu huà zé cháng,wú huà zé duǎn ]⒈ 见“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引证解释⒈ 见“有话即长,无话即短”。
- 63、小不忍则乱大谋: 指计较小事,会影响大局。
- 64、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词语解释⒈ 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 65、提丢斯波得定则: 词语解释⒈ 表示各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公式。1766年由德国科学家提丢斯提出,1772年经德国天文学家波得改进后公布。认为在0.4上各加上0.0,0.3,0.6,2,…等数,便是各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单位为天文单位)。1781年发现的天王星与该定则不谋而合。根据该定则发现了许多小行星。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观测值却与该定则不相符。
- 66、天则:犹天道。自然的法则。天子的法令。
- 67、山有木工则度之: 词语解释⒈ 度:图谋。山上有树木,工匠才能量材使用。比喻人有了德才,然后才有可能被人重用。
- 68、上用目,则下饰观: 词语解释⒈ 在上边的能够明察,下边的伪装行为就会被发现。
- 69、时运则存,不用则亡: 词语解释⒈ 时:经常。原指铁针要经常使用,不用就要生锈,成为没用的东西。后指技术、知识越用越熟练、丰富,不使用就要生疏、遗忘。
- 70、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词语解释⒈ 衾:被子;穴:墓穴。活着同盖一条被子,死了同葬一个墓穴。形容夫妇感情深厚。
- 71、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运算。
- 72、水则资车:在水路上通船时,应该取来车辆备用。比喻有备无患。
- 7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词语解释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shuǐ zé zài zhōu,shuǐ zé fù zhōu ]⒈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 74、市场规则: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 75、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词语解释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shuǐ jī zé hàn,shǐ jī zé yuǎn ]⒈ 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旱,通“悍”。喻因祸致福。引证解释⒈ 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旱,通“悍”。喻因祸致福。引《鹖冠子·世兵》:“时不常使,蚤晚絀嬴,反相殖生,变化无穷,何可胜言。水激则旱,矢激则远,精神回薄,振荡相转,迟速有命,必中三五,合散消息,孰识其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命不可説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司马贞 索隐:“《説文》‘旱’与‘悍’同音。以言水矢流飞,本以无碍为通利,今遇物触之,则激怒,更劲疾而远悍,犹人或因祸致福,倚伏无常也。”
- 拼音zé
- 注音ㄗㄜˊ
- 笔划6
- 繁体則
- 五笔MJH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2) 同本义则,等画物也。——《说文》则,法也;则,常也。——《尔雅》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3)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4)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 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5)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6) 标准权衡器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7) 榜样 。如:以身作则动词(1) 划分等级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2) 仿效,效法 。如:则先烈之言行(3) 做,作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1) 正相反则无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则又望其真。——清· 林觉民《与妻书》(2) 又如:人皆好名,我则不然;则不(不但,不止)(3) 表示相反或对照则耻师焉。——唐· 韩愈《师说》(4) 又如:今则不然(5) 表示平列关系则桃李冬实。——宋· 沈括《梦溪笔谈》则桃李夏荣。(6) 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纪》(7)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元帅此计好则好,则怕瞒不过诸葛孔明。——《隔江斗智》副词(1) 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则明月斜挂。——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则绿草如茵。则人物必有概范。——蔡元培《图画》(2) 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则难者亦易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则易者亦难矣。则治之如所言。——清· 方苞《狱中杂记》(3) 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歃血,是古代订盟的仪式,取牲血盛于盘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4)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5) 又如: 则除(唯有, 只有); 则索(只好; 须得); 则情(只好管); 则故(只管,只顾)(6) 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客则鼾睡。——明· 魏禧《大铁椎传》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7) 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量词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