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别的词语
- 76、生别死离:指亲人之间难以相见的别离和死的永诀
- 77、生别离:难以再见的离别。
- 78、生别: 1.谓生生别离。
- 79、生离死别: 生离死别shēnglí-sǐbié (1) 指很难再见面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例 生离死别的三天,您和妈妈是在怎样一种难熬的悲哀依恋中度过的,我无法想象。——《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英 part never to meet again;part in life and separate by death
- 80、诗有别才:男女有别 nánnǚ-yǒubié 男子与女子在生理构造和心理状态上有差别,要遵守的礼法应有所不同,互相交往亦应慎重守礼你我萍水相逢,况且男女有别,你与我无干,我管你不着。——《儿女英雄传》
- 81、使心别气:发脾气。
- 82、事别:犹言送别。
- 83、死别: 永别。
- 84、死别生离: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
- 85、送君千里终须别:尽管伴送千里也终有分别之时。
- 86、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词语解释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yǒu yī bié ]⒈ 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引证解释⒈ 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 87、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词语解释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xū yī bié ]⒈ 劝慰对方不必远送之辞。引证解释⒈ 劝慰对方不必远送之辞。引《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 挽住 宋江 説道:‘尊兄不必远送。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明 《杀狗记·见狗惊心》:“兄弟,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请回了罢。”川剧《柳荫记》第四场:“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呀!”亦作“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送君千里终须别”。 元 无名氏 《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哥哥你回去!”《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送君千里终须别……咱们就在这神圣面前一别。”《荡寇志》第七七回:“送君千里终须别,前途路远,请贤侄就此止步罢。”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四场:“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别,请 梁兄 就此留步转回程。”国语辞典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sòng jūn qiān lǐ zhōng xū yī bié ]⒈ (谚语)送客虽远,终究要分离,意谓不必远送。引《水浒传·第九〇回》:「燕青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必远劳,后图再会。』」
- 88、千里别: 远别。
- 89、清诗别裁: 词语解释⒈ 总集名。清代沈德潜编选。原三十六卷,后删为三十二卷。选录清初至乾隆年间九百余家,诗三千余首,各家均附小传。为研究清诗的重要参考书。
- 90、取别:告别。
- 91、内外有别:内部、外部应该有严格的区别
- 92、梦游天姥吟留别: 词语解释⒈ 诗篇名。唐代李白作。天姥,山名,在今浙江新昌东南。写作者梦游天姥山,见到种种奇景异物,抒发了向往山林、不向权贵屈服的情感。全诗结构宏大,写景奇谲多变,语言瑰丽多彩,是作者浪漫主义诗风的典型体现。
- 93、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 词语解释⒈ 轻视自己方面的力量,助长敌方的声势。
- 94、明诗别裁: 词语解释⒈ 总集名。清代沈德潜、周准合编。十二卷。收录明代诗歌一千零十余首,作家三百四十人。能大致反映明诗概貌,并注意选入无名氏作者和明遗民诗人的作品,流传较广。
- 95、面别:当面告别。唐杜甫有《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 96、雷达敌我识别系统: 词语解释⒈ 用以识别雷达发现目标敌我属性的电子设备。由装在雷达上的询问机和装在各种飞机、舰艇、坦克上的应答机组成。当雷达发现目标时,控制询问机发出信号,如系己方目标,目标上的应答机自动发出回答信号,询问机接受信号并解码后,输出标志给雷达显示器从而判定目标的敌我属性。
- 97、离情别苦: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 98、留别: 留别liúbié (1) 离开者给留下的朋友赠送礼品或诗词 英 give souvenir on parting
- 99、流别: 流别liúbié (1) 江河的分支 英 tributary;affluent (2) 流派;派别 英 certain branch of thought;of belief
- 100、进军大别山: 词语解释⒈ 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的大别山区实施的战略进攻。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以主力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发起鲁西南战役,至7月28日,歼敌约六万人。接着,主力继续南下,于8月27日挺进至大别山地区。至11月解放鄂豫皖的广大地区。此后,粉碎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至1948年3月建立中原解放区。进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 拼音bié,biè
- 注音ㄅㄧㄝˊ,ㄅㄧㄝˋ
- 笔划7
- 繁体彆
- 五笔KLJH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bié动词(1) (会意。从冎(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2) 同本义别,分解也。——《说文》桀之力,别觡伸钩。——《淮南子·主术训》(3) 又如:别割(分割);别产(分割家产;分家);别国(从一国分化而成的国家;现常指别的国家)(4) 分离;分开;分出岷山导 江,东别为 沱。——《书·禹贡》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汉书·张禹传》有别券者几何家?——《管子·问》。注:“别券,谓分契也。”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汉书·李广苏建传》(5) 又如:别疏(分离疏远);别宥(除去蒙蔽。指排除主观成见);别脚(破绽)(6) 区分;辨别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荀子·君道》我又欲与若别之。——《列子·杨朱》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南朝梁· 范缜《神灭论》(7) 又如:鉴别(辨别);分门别类;别白(分别明白。明辨);别族(区别氏族)(8) 离别;告别余既不难夫难别兮。——屈原《离骚》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自君别我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9) 又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10) 又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别”的时间长;“离”的时间短。)别君去兮何时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1) 又如:告别(离别;告辞);话别(别离前在一块儿谈话);别情(离别之情);别绪(离别时的情感)(12) 送别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唐·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13) 又如:别筵(送别的宴会);别敬(旧时送别时赠钱名目之一)(14) 用别针等把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上 。如:把玫瑰花别在衣服上;把表格别在一起(15) 扭、转过去老都管别了脸对众军道…——《水浒传》(16) 又如:别转(扭过去;掉转);别折(折断;拗折)形容词(1) 另外的,不同的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徐霞客游记》(2) 又如:别驾(官名。指州刺吏的佐史。因随刺史出巡时另乘传车,故称)(3) 特殊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4) 又如:别致(新奇,特别,不同寻常);别材(特殊的才能);别真(格外纯真);别趣(趋向各异)(5) 其他 。如:别兵(官名。别兵曹,掌“胡骑”、“越骑等别种族的兵);别请(佛教用语。即在众多的比丘中,特请一位比丘来供养)副词(1) 另外(古代没有“另”字,现代“另、另外”的意义在古书中常用“别”字来表示)宜别图之。——《资治通鉴》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资治通鉴》已别有旨。——《后汉书·班超梁慬传》是无难,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2) 又如:又当别论;别有心肠(别有心肝。别有肺肠。另有打算或企图);别置(另行安排);别婚(另娶)(3) 各;各自成树之后,树别下子一石。——贾思勰《齐民要术》死生别处,终始异居。——班固《白虎通》(4) 又如:别裁(分别裁定,决定取舍);别自(各自);别食(分别进食)(5) 表示劝阻或禁止 。如:别太悲伤;别自做主张(6) 表示揣测 。如:他今天不来上班,别是生病了(7) 另见biè|biè动词(1) (会意。从冎(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2) 同本义别,分解也。——《说文》桀之力,别觡伸钩。——《淮南子·主术训》(3) 又如:别割(分割);别产(分割家产;分家);别国(从一国分化而成的国家;现常指别的国家)(4) 分离;分开;分出岷山导 江,东别为 沱。——《书·禹贡》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汉书·张禹传》有别券者几何家?——《管子·问》。注:“别券,谓分契也。”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汉书·李广苏建传》(5) 又如:别疏(分离疏远);别宥(除去蒙蔽。指排除主观成见);别脚(破绽)(6) 区分;辨别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荀子·君道》我又欲与若别之。——《列子·杨朱》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南朝梁· 范缜《神灭论》(7) 又如:鉴别(辨别);分门别类;别白(分别明白。明辨);别族(区别氏族)(8) 离别;告别余既不难夫难别兮。——屈原《离骚》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自君别我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9) 又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10) 又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别”的时间长;“离”的时间短。)别君去兮何时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1) 又如:告别(离别;告辞);话别(别离前在一块儿谈话);别情(离别之情);别绪(离别时的情感)(12) 送别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唐·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13) 又如:别筵(送别的宴会);别敬(旧时送别时赠钱名目之一)(14) 用别针等把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上 。如:把玫瑰花别在衣服上;把表格别在一起(15) 扭、转过去老都管别了脸对众军道…——《水浒传》(16) 又如:别转(扭过去;掉转);别折(折断;拗折)形容词(1) 另外的,不同的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徐霞客游记》(2) 又如:别驾(官名。指州刺吏的佐史。因随刺史出巡时另乘传车,故称)(3) 特殊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4) 又如:别致(新奇,特别,不同寻常);别材(特殊的才能);别真(格外纯真);别趣(趋向各异)(5) 其他 。如:别兵(官名。别兵曹,掌“胡骑”、“越骑等别种族的兵);别请(佛教用语。即在众多的比丘中,特请一位比丘来供养)副词(1) 另外(古代没有“另”字,现代“另、另外”的意义在古书中常用“别”字来表示)宜别图之。——《资治通鉴》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资治通鉴》已别有旨。——《后汉书·班超梁慬传》是无难,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2) 又如:又当别论;别有心肠(别有心肝。别有肺肠。另有打算或企图);别置(另行安排);别婚(另娶)(3) 各;各自成树之后,树别下子一石。——贾思勰《齐民要术》死生别处,终始异居。——班固《白虎通》(4) 又如:别裁(分别裁定,决定取舍);别自(各自);别食(分别进食)(5) 表示劝阻或禁止 。如:别太悲伤;别自做主张(6) 表示揣测 。如:他今天不来上班,别是生病了(7) 另见biè|动词(1) (会意。从冎(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2) 同本义别,分解也。——《说文》桀之力,别觡伸钩。——《淮南子·主术训》(3) 又如:别割(分割);别产(分割家产;分家);别国(从一国分化而成的国家;现常指别的国家)(4) 分离;分开;分出岷山导 江,东别为 沱。——《书·禹贡》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汉书·张禹传》有别券者几何家?——《管子·问》。注:“别券,谓分契也。”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汉书·李广苏建传》(5) 又如:别疏(分离疏远);别宥(除去蒙蔽。指排除主观成见);别脚(破绽)(6) 区分;辨别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荀子·君道》我又欲与若别之。——《列子·杨朱》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南朝梁· 范缜《神灭论》(7) 又如:鉴别(辨别);分门别类;别白(分别明白。明辨);别族(区别氏族)(8) 离别;告别余既不难夫难别兮。——屈原《离骚》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自君别我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9) 又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10) 又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别”的时间长;“离”的时间短。)别君去兮何时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1) 又如:告别(离别;告辞);话别(别离前在一块儿谈话);别情(离别之情);别绪(离别时的情感)(12) 送别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唐·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13) 又如:别筵(送别的宴会);别敬(旧时送别时赠钱名目之一)(14) 用别针等把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上 。如:把玫瑰花别在衣服上;把表格别在一起(15) 扭、转过去老都管别了脸对众军道…——《水浒传》(16) 又如:别转(扭过去;掉转);别折(折断;拗折)形容词(1) 另外的,不同的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徐霞客游记》(2) 又如:别驾(官名。指州刺吏的佐史。因随刺史出巡时另乘传车,故称)(3) 特殊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4) 又如:别致(新奇,特别,不同寻常);别材(特殊的才能);别真(格外纯真);别趣(趋向各异)(5) 其他 。如:别兵(官名。别兵曹,掌“胡骑”、“越骑等别种族的兵);别请(佛教用语。即在众多的比丘中,特请一位比丘来供养)副词(1) 另外(古代没有“另”字,现代“另、另外”的意义在古书中常用“别”字来表示)宜别图之。——《资治通鉴》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资治通鉴》已别有旨。——《后汉书·班超梁慬传》是无难,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2) 又如:又当别论;别有心肠(别有心肝。别有肺肠。另有打算或企图);别置(另行安排);别婚(另娶)(3) 各;各自成树之后,树别下子一石。——贾思勰《齐民要术》死生别处,终始异居。——班固《白虎通》(4) 又如:别裁(分别裁定,决定取舍);别自(各自);别食(分别进食)(5) 表示劝阻或禁止 。如:别太悲伤;别自做主张(6) 表示揣测 。如:他今天不来上班,别是生病了(7) 另见biè [查看更多]
B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