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刮的词语
- 101、刮躁:犹聒噪。吵闹;喧嚷。
- 102、刮野鬼:方言。指在外浪荡的人。
- 103、刮目:刮目,汉语词汇,指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
- 104、刮骨: 1.用刀刮除骨上的药毒以治创伤。《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后用为形容精神坚强的典实。
- 105、刮骨去毒: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医治。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106、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士别三日,当~。[近]另眼相看。
- 107、刮骨疗毒: 三国·蜀将关羽左臂为流矢所中,镞之毒入于骨,医者为其破臂刮骨去毒。事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后称为“刮骨疗毒”。
- 108、刮垢:涤除污垢,磨除伤痕。比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
- 109、刮垢磨光: 1.原指培养人才时磨砺而使之高尚纯洁。 2.喻深入研讨,力求臻于精湛。 3.有时亦含贬义,喻致力于细琐之事。 4.涤除污垢,磨之使显出光泽。
- 110、刮垢磨痕:涤除污垢,磨除伤痕。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
- 111、狗刮头:詈词。
- 112、刮缝: 刮缝guāfèng (1) 用镘刀刮平的灰缝 英 struck joint
- 113、刮耳:犹聒耳。刺耳。
- 114、耳刮子: 耳刮子,耳掴子ěrguāzi,ěrguāzi (1) 耳光 例 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刮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英 a box on the ear
- 115、刮涤: 1.除掉。
- 116、刮刀: 刮刀guā dāo 1. 有一个把手和锋利刀片、用来迅速刮掉字迹的工具。 英 scraper; scraping cutter; 2. 钳工用来刮削金属的工具,一般为三棱型,硬度较高。
- 117、即更刮目相待:刮目:擦亮眼睛。比喻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待人或事物。
- 118、刮摩淬励:切磋琢磨,反复研讨。
- 119、刮瓷:刮瓷是一种墙面的处理,用仿磁漆处理墙面。
- 120、刮仿瓷: 刮仿瓷是瓷器的一种,用于涂料、壁纸装饰。
- 121、刮除:犹扫除,冲刷。
- 122、刮骨抽筋:喻极力搜刮﹑榨取民财。
- 123、刮腹湔肠:刮:用锋刃平削;湔:洗。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 124、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 125、搜肠刮肚:形容苦思苦想。
- 拼音guā
- 注音ㄍㄨㄚ
- 笔划8
- 繁体颳
- 五笔TDJH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2) 同本义刮,掊杷也。——《说文》刮,减也。——《广雅》刮楹达乡。——《礼记·明堂位》。注:“刮,刮摩也。”刮摩之工。——《考工记》采椽不刮,茅茨不剪。——《史记·太史公自序》医曰:“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三国志·关羽传》(3) 又如:刮毒(刻毒,狠毒);刮子(耳光);刮刷(刮除干净);刮垢磨光;刮楹(刮削摩擦过的柱子);刮锅子;刮磨(磨练);刮摩(琢磨器物,使之光平);刮火柴;以瓦片刮疥(4) 扫拂;刷抹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唐· 韩愈《进学解》(5) 又如:刮土儿(刮扫土地。扫除无余);刮除(扫除);刮揸(刮扫清除)刮目(拭目;用新眼光看)(6) 搜刮 。如:刮削(搜刮,剥削);从人民身上刮来的财富(7) 牵扯 。如:刮擦(牵连);刮拉(方言。牵扯)(8) 被钩住 。如:这只长袜在钉子上刮破了(9) 男女间挑逗、勾搭 。如:刮上(勾搭上);刮涎(勾引;挑逗);刮剌(勾搭)(10) 吵嚷,喧闹 。如:刮躁(喧闹,吵闹);刮言(闲聊)(11) 象声词。如:刮喇(形容断裂声);刮刮杂杂(刮刮匝匝,刮刮拶拶。形容枯柴着火时的声音);刮剌剌(刮喇喇。暴响声)吹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唐· 杜甫《前苦寒行》(2) 又如:刮风(吹风);刮水(风吹动水面);刮地(大风掠地);刮面(吹面,扑面);刮野扫地(大风吹扫野地) [查看更多]
G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