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剌的词语
- 1、乾支剌: 1.亦作"干茨腊"。 2.支剌,语助词。干枯。 3.支剌,语助词。平白无故。
- 2、吸溜疏剌:象声词。
- 3、子剌:象声词。
- 4、直留支剌:喋喋不休貌。
- 5、只留支剌:形容说话杂乱,滔滔不绝。
- 6、支剌: 形容词词尾。见于元曲。
- 7、遮剌:招惹;纠缠。
- 8、杂不剌: 1.犹言乱七八糟。
- 9、移剌:初为契丹部落名﹐辽建国改为国族姓。也写作耶律﹑伊喇等。
- 10、咿呖呜剌:象声词。
- 11、一溜兀剌: 见“一六兀剌 ”。
- 12、一六兀剌: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听不懂。
- 13、曳剌: 走卒;衙役。
- 14、拽剌:契丹语。走卒,健儿。
- 15、血胡淋剌: 1.亦作"血胡淋剌"。亦作"血糊流拉"。 2.鲜血淋漓的样子。
- 16、闲雕剌:胡说乱道,造谣生事。
- 17、吸溜疎剌:象声词。
- 18、希留合剌:形容支离破碎。
- 19、兀剌: 蒙古语ula的音译。鞋,靴。 无力貌。 衬词。犹兀良。
- 20、歪剌: 牛角中的臭肉。 亦作“歪辣 ”。卑劣下贱的人。詈词,旧时多用于妇女。
- 21、瓦剌: 明代对西部蒙古各族的总称。 鱼名。
- 22、秃歪剌: 1.对僧尼的恶称。歪剌为骂人话。
- 23、失溜疎剌:失留疎剌。
- 24、失流疎剌:失留疎剌。
- 25、失留疎剌:象声词。风声﹑水声或物件飘落声。
- 拼音là,lá
- 注音ㄌㄚˋ,ㄌㄚˊ
- 笔划9
- 繁体剌
- 五笔GKIJ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là动词(1) 割开;划开 。如:手剌破了(2) 另见làlá形容词(1) (会意。从束,从刀。本义:乖戾;违背)(2) 同本义愎佷遂过曰剌。——《周书·谥法》不乖剌。——《礼记·礼运》注至少卿乃教以 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司马迁《报任安书》(3) 又如:剌戾(违逆);剌谬(违背;悖谬)(4) 邋遢 。如:剌塔(剌搭,剌达,剌答。邋塔);剌塌醉(大醉;烂醉);剌撒(拉屎撒尿;也作“剌剌撒撒”。舒展,宽松)(5) 辣辣。形容燥热 。如:剌剌(也作“辣辣”。象声词。咬牙声)(6) 另见lá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