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剑的词语
- 151、三剑: 1.谓天子﹑诸侯﹑庶人之剑。 2.三把宝剑。
- 152、三尺剑: 古剑长凡三尺,故称。
- 153、请剑: 1.《汉书.朱云传》﹕"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请剑"为忠直敢谏﹐请诛奸佞之典。 2.捧剑。旧时皇帝坐朝﹐有捧剑的侍者。
- 154、轻剑: 1.即轻吕。古剑名。 2.短剑。
- 155、青剑:即青锋剑。
- 156、琴剑: 琴与剑。两者为古时文人随身之物,以寓刚柔相济之意。
- 157、千金剑:极贵重的剑。
- 158、牵鬼上剑:比喻非常困难。
- 159、弃剑: 1.亦作"弃剑"。 2.投剑。 3.古人习惯佩剑,因以"弃剑"指弃俗﹑弃世而归道。
- 160、弃书捐剑:《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后因以'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
- 161、七星剑:古宝剑,有七星图纹。
- 162、蒲剑: 蒲剑pújiàn (1) 指菖蒲叶,形似宝剑而得名 英 sword-shaped bag of aromatic herbs hung over doorstep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 163、破山剑: 传说可破宝山的剑。
- 164、萍剑:即青萍剑。青萍,古之名剑。后用作宝剑的代称。
- 165、平剑:普通剑器。
- 166、飘零书剑: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 167、鸊鹈剑:涂上鸊鷉膏用以防锈的剑。
- 168、批鳞请剑: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 成帝师 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批鳞请剑'谓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 169、佩剑: 佩剑pèijiàn (1) 腰间佩带的剑 例 佩剑将军 英 a double-edged sword
- 170、欧冶剑: 1.春秋时著名剑工欧冶子所铸的剑。相传他曾为越王铸五剑﹐为楚王铸三剑。
- 171、欧剑: 1.即欧冶剑。
- 172、木剑: 1.木制的假剑。汉时朝服带剑,晋始改用木制,称班剑﹑象剑。 2.笞刑刑具名。
- 173、鸣剑:晋王嘉《拾遗记.颛顼》:'﹝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因用'鸣剑'指良剑。抚剑。
- 174、卖剑: 谓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 175、买犁卖剑:犹言卖剑买牛。
- 拼音jiàn
- 注音ㄐ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劍
- 五笔WGI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刀,佥(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2) 同本义劒,人所带兵也。——《说文》。注:“今之匕首。”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 蚩尤受而制之为剑。——《管子》负剑辟咡诏之。——《礼记·曲礼》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虞世南《从军行》(3) 又如:剑锷(剑的锋刃);剑首(剑环。用玉或金属制成,上面镂刻有花纹);剑气(剑的光芒;比喻人的声望)(4) 剑术 。如:剑士(剑术高明的人);剑仙(精于剑术的仙人)动词(1) 以剑杀人剑斩虞常。——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司马叔持者,白日于都市手剑父仇。—— 潘岳《马穫督诔序》(2) 挟在胁下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