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力的词语

  • 76、语言能力:人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 77、势单力薄:指力量不足。
  • 78、家庭冷暴力:指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得较为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活,是隐暴力中的比较常见和隐蔽的做法。因出现在家庭中,故称之。
  • 79、一称心力: 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 80、微力:微小的能力;微薄的力量。常用作谦词。
  • 81、主动力: 1.根本的动力。 2.物理学名词。即原动力。与"反动力"相对。
  • 82、力除前弊,反致后殃: 《新千字文》 这是一项力除前弊,反致后殃的政策。 成语:力除前弊,反致后殃发音:lìchúqiánbìfǎnzhìhòuyāng释义:竭力去除旧的弊端,却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灾难的种子。出处:《新千字文》示例:这是一项力除前弊,反致后殃的政策。
  • 83、力能学: 研究能量的流动及转变的学科。
  • 84、劳力伤神: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 85、费力劳神:耗费力量和精神。
  • 86、劳神费力: 劳神费力,汉语词汇。注音:fèi lì láo shén。释义:耗费力量和精神。
  • 87、劳心劳力: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 88、行为能力: 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具有行为能力的人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的人不一定都有行为能力。见〖权利能力〗。
  • 89、火力全开:战斗力开到最大。
  • 90、君臣之力: 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
  • 91、管理暴力: 一些执法人员违规甚至违法赋予了他们过多、过大的权力,用粗暴的、非人性化的管理思维来解决一些管理难点的重要手段。
  • 92、物理力学:物理力学是力学的一个新分支,它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出发,运用近代物理学、物理化学和量子化学等学科的成就,通过分析研究和数值计算,阐明介质和材料的宏观性质,并对介质和材料的宏观现象及其运动规律作出微观解释。
  • 93、一举手力: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 94、理解力:对某个事物或事情的认识、认知、转变过程的能力。
  • 95、张力过高: zhan li guo gao,肌张力是否过高,是没有客观仪器可以测量的,完全凭借医生的手感和经验,有时宝宝不配合就可能会错判为肌张力高的表现,比如检查的时候,宝宝不愿意,腿绷得直直的。
  • 96、无力回天: 无力回天形容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或者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 97、战斗力:军队的作战能力。
  • 98、鬼工神力:形容技艺精巧超群,非人力所及。
  • 99、势穷力尽:  同“势穷力屈 ”。
  • 100、得力干将:谓有气力;精力充沛。
  • 拼音
  • 注音ㄌㄧ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LTN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2) 同本义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4) 力量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6) 能力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8) 威力;权势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11) 劳役;仆役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14) 兵士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15) 姓动词(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3) 役使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副词(1) 尽力,竭力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查看更多]